《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时,通过乐府古题抒发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乐观豪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想象力,与杜甫并称“李杜”。《行路难》共三首,此为第一首,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
以下是《行路难》(其一)的全文拼音标注,严格遵循《汉语拼音方案》,标注每个汉字的声调和拼音,便于准确朗读与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jīn zūn qīng jiǔ dǒu shí qiān, yù pán zhēn xiū zhí wàn qián.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tíng bēi tóu zhù bù néng shí, bá jiàn sì gù xīn máng rán.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yù dù huáng hé bīng sè chuān, jiāng dēng tài háng xuě mǎn shān.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xián lái chuí diào bì xī shàng, hū fù chéng zhōu mèng rì biān.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xíng lù nán, xíng lù nán, duō qí lù, jīn ān zài?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háng fēng pò làng huì yǒu shí, zhí guà yún fān jì cāng hǎi.
在《行路难》的拼音标注中,部分汉字的读音需结合语境和古音规则特别注意,以下为常见难点解析:
- “斗十千”的“斗”:此处读“dǒu”(第三声),意为“一斗”,是古代容量单位,而非“斗争”的“dòu”。古文中“斗”作量词时多读此音,如“斗米”“斗酒”。
- “珍羞”的“羞”:通“馐”,读“xiū”(第一声),指美味的食物。古汉语中“羞”常作为“馐”的通假字,此处不可按“羞耻”的“xiū”误读为贬义。
- “直万钱”的“直”:通“值”,读“zhí”(第二声),表示“价值”。古文中“直”常作通假字,如“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直”亦为此意。
- “投箸”的“箸”:读“zhù”(第四声),指筷子,而非“著作”的“著(zhù)”,注意与“躇(chú)”区分,避免因字形相近误读为“chú”。
- “冰塞川”的“塞”:读“sè”(第四声),意为“堵塞”,属于书面语读音(塞sè),不同于口语中“塞住”的“sāi”或“边塞”的“sài”。
- “太行”的“行”:读“háng”(第二声),“太行”是山名,“行”在此处表示“行列、山脉”,与“行走”的“xíng”不同,如“五行”“银行”中的“行”也读“háng”。
- “乘舟”的“乘”:读“chéng”(第二声),意为“乘坐”,古文中“乘”作“驾、坐”解时读此音,如“乘马”“乘风破浪”,而非“千乘之国”中表示“战车”的“shèng”。
《行路难》拼音版的整理对古诗学习与文化传承具有多重意义:
- 语音规范与朗读指导:通过精准注音,帮助读者突破古今语音差异的障碍,尤其对非普通话使用者或初学者而言,能准确掌握“塞”“行”等多音字的语境读音,避免因读音错误导致的诗意误解。例如“长风破浪”中的“长”读“cháng”(第二声),若误读为“zhǎng”,则会影响对“辽阔长风”意象的理解。
- 古今语言衔接的桥梁:古诗的音韵美依赖声调与节奏,拼音标注能直观呈现诗句的平仄规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为“平平平仄仄平平”),虽与古音略有差异,但仍可帮助现代读者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如“行路难,行路难”的重复句式,通过拼音“xíng lù nán”的声调起伏,可体会诗人情感的急切与愤懑。
- 文化传播与教育普及:拼音版降低了古诗学习的门槛,尤其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国际中文教育。外国学习者可通过拼音准确模仿发音,中国学生也能借助拼音快速记忆诗句,例如“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济(jì)”“沧(cāng)”等字的注音,能帮助学生区分“济”与“挤”、“沧”与“苍”的读音差异,避免字形混淆。
- 学术研究的辅助工具:对语言学、文献学研究者而言,拼音版可作为古今音变研究的参考,例如“玉盘珍羞”中“羞”的注音“xiū”,可印证其与“馐”的通假关系,结合音韵学知识,还能追溯“羞”字在唐代的读音演变。
《行路难》的拼音版不仅是语音符号的标注,更是连接古今、跨越语言的文化纽带。通过“jīn zūn qīng jiǔ”的音律,我们得以贴近李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忧愤;凭借“cháng fēng pò làng”的声调,亦能共鸣其“直挂云帆”的豪情。拼音作为现代工具,让千年古诗在当代仍能朗朗上口,而在准确读音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句中“冰塞川”“雪满山”的象征意象,以及“多歧路”到“济沧海”的情感转折,方能真正领会李白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核。这或许正是拼音版古诗的终极意义——不仅教我们如何“读”,更引导我们如何“懂”。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