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tè”对应的可能是“菲特” ,这里我们以“菲特”为例来展开介绍。菲特通常指的是台风菲特,它是2013年10月严重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强台风。
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9月30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0月4日下午加强为超强台风。“菲特”具有强度强、前期移速缓慢、登陆时风雨强度大等特点。“菲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曾达到17级以上(65米/秒),最低气压为900百帕 。10月7日1时15分前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42米/秒)。
“菲特”给我国华东地区带来了狂风暴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浙江、福建等地,多地出现城市内涝。温州、丽水等城市部分地区积水严重,街道变成河流,不少车辆被水淹,市民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很多居民被困家中等待救援。农作物受灾情况也十分严重,大量的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水浸泡、倒伏,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创。一些农业大棚被摧毁,损失惨重。
为应对“菲特”带来的灾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公众台风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海洋渔业部门及时组织海上船只回港避风,转移渔民上岸避险,减少了海上人员伤亡。各地政府组织救援力量,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和生活物资。消防、武警等部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解救被困群众,疏通排水管道,尽快恢复城市的正常秩序。
从“菲特”台风灾害中,我们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一方面,在台风监测和预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公众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好防范准备。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改进空间,要注重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也非常重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台风的危害和正确的应对方法,从而在灾害来临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菲特”台风也为科研带来了动力。气象科研人员通过分析“菲特”的数据,深入研究台风的形成、发展和移动机制,提高对极端台风的预报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将应用于未来的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中,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斐特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