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_词语_成语律:诗词歌赋中的珠玉
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充满了许多珠玉般的律词语和成语律,让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道理和哲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浏览其中的一些珠玉。
一、律词语
1. 清明节:四月中旬的一个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上河图》中的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道出了春天本来就是要到别处游玩的,所以即使关园住的人再多,春天依然会来临。
2. 龙舟节:端午节的别名。龙舟是因为属于龙的工具,而中午六时是因为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最易感当的时间,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要打驱瘟的药,同时吃粽子和赛龙舟,以求除病保平安。
3. 中秋节:古人认为月圆之时,人的感情尤其容易泛滥,所以就将它定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于身处异地的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二、成语律
1. 不打自招:此成语起源于《左传》,讲的是潘宣往国都告状,因为他的名字并没有在告状的范围内,所以被官员怀疑是间谍,于是就想通过酷刑来迫使他说出实情。但是潘宣非但不肯说,反而大声喊着“不是潘宣来状,是潘宣来偷”的话,使得官员们知难而退。
2. 沆瀣一气:《红楼梦》中的成语,描述的是贾琏、王熙凤二人为了达到各自目的,假戏真做,最终落得一起坐牢的境地。其中“沆瀣”是一种污浊的水,它难以辨别到底是哪个水流,因此,此成语也比喻人们难以分辨是非曲直。
3. 言过其实:指说话过了头,不符合实际情况。此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汉王将将军弘的大烹汁事件。不过此政治事件的真实性并没有得到过证实。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一些律词语和成语律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它们的来源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由此学到一些中华文化的哲理。希望我们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也能够善加利用这些珠玉,让我们的文章能够更有质感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