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嶙峋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9  评论 0

摘要:突兀嶙峋的拼音“突兀嶙峋”这一成语,读作 tū wù lín xún。其中,“突兀”二字的拼音为tū wù,意指突然发生,出乎意外或高耸突出的样子;而“嶙峋”则读作lín xún,用来形容山

突兀嶙峋的拼音

“突兀嶙峋”这一成语,读作 tū wù lín xún。其中,“突兀”二字的拼音为tū wù,意指突然发生,出乎意外或高耸突出的样子;而“嶙峋”则读作lín xún,用来形容山石等突起、重叠的样子,也可比喻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这四个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了事物那崎岖不平、姿态万千的模样。

成语出处与背景

关于“突兀嶙峋”的起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记载或是文献出处直接指向它。但是,“突兀”和“嶙峋”这两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以描写自然景观中的山峰或岩石的奇特形状。“突兀”一词最早见于《文选·鲍照<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流云四居,皓月是擢。既而仰扣天汉,俯盼岗林,纷吾乘其可服,怅余情之方淫。”这里的“纷吾乘其可服”就有一种突兀而出的感觉。至于“嶙峋”,则是古人对自然界中山石形态的一种美学描述,常用于诗词歌赋之中,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中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描述,虽未直接使用“嶙峋”,但所描绘的意境却十分贴近。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突兀嶙峋”不仅是一种对自然景象的形象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创造力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在面对自然时所持有的敬畏之心。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复制,而是将个人情感、审美观念以及哲学思考融入其中。例如,在绘画艺术中,画家们往往通过勾勒出山石的“突兀嶙峋”来传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或是展现自己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现代应用与实例分析

在现代社会,“突兀嶙峋”这个成语虽然不如一些日常交流中的词汇那样常用,但在文学创作、艺术评论以及旅游景点介绍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在描述某座名山大川的独特风光时,作家可能会用到“突兀嶙峋”来形容那些奇形怪状、引人入胜的山峰。在园林设计领域,设计师们也常常借鉴“突兀嶙峋”的理念,创造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引发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布局。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突兀嶙峋”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一个美丽符号,更是连接古今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突兀嶙峋的拼音

点击下载 突兀嶙峋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8043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16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