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的拼音和意思和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3  评论 0

摘要:楯的拼音和意思“楯”是一个形声字,读音为“shǔn”或“dùn”。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存在两个不同读音,但通常以“shǔ

楯的拼音和意思

“楯”是一个形声字,读音为“shǔn”或“dùn”。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存在两个不同读音,但通常以“shǔn”为主流读音。其基本词义指向古代兵器中的盾牌,后引申为一种横向支撑的木条或栏杆结构。作为象形文字,“楯”的构造源于对武器形态的抽象化表达,上半部“盾”提示其防御属性,下半部“氵”暗喻材质可能涉及木质或复合结构。

“楯”字的语义演变

在先秦典籍中,“楯”主要指代青铜时代将士使用的防御装备。《周礼·夏官》记载,战国时期军队编制中专门设立“楯卒”职官,负责训练盾牌方阵。随着冶铁技术发展,木质包铁盾牌成为主流,成语“自相楯楯”即源于士兵因操作不熟练导致的盾牌碰撞混乱现象。到了汉代,“楯”逐渐脱离军事领域,向建筑构件延伸,《营造法式》中描述其作为斗拱结构中的横向连接构件。

“楯”的多音字解析

该字存在“shǔn”与“dùn”两个标准读音差异,这种多音现象源于历史音变规律。读作“shǔn”时多用于植物学领域,如“楯桑”特指某种木质坚硬的乔木;读作“dùn”则保持兵器本义,《说文解字》释为“盾也,从木盾声”。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方言中仍保留“dùn”的实用场景,闽南语将屋顶遮雨构件称为“楯仔”,即取其形似盾牌的弧形轮廓。

经典文献中的运用例证

《左传·成公二年》载“擐甲执楯”,生动刻画了春秋时期士兵的全副武装。《墨子·备城门篇》则系统论述了楯櫓的战术价值:“槨楯铁蒺藜,错其间。”汉代画像石常见门阙旁的武士持双楯守卫形象,这些文物印证了文字记载的真实性。唐宋时期,“楯”字渗透进文学创作,《滕王阁序》中“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空间描写暗含楯形结构的视觉延伸。

现代社会中的衍生用法

当代汉语中,“楯”更多存在于成语与特定领域术语。成语“持楯鼓瑟”讽喻不合时宜的行为,源自《庄子》的哲学寓言。建筑学术语“连续楯墙”特指工业厂房中的防护结构,其力学原理仍遵循古代榫卯技术。网络语境下,“楯”字衍生出“思维护盾”的隐喻用法,形容抵御信息污染的心理屏障。日本语借词“楯突”(たてつく)保留古汉语“扞格不入”的抗争意味,显示汉字文化圈的深层关联。

文化象征与现代启示

作为文明传承的活态符号,“楯”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象。军事领域象征集体防御意识,建筑领域体现结构美学,哲学层面则暗含中庸之道——既要坚持原则(护己),又要留有缓冲(不攻)。在数字化时代,这个古老文字获得新生,网络安全领域用“数据楯”比喻防火墙系统,生态学借用“基因楯”描述物种存续机制。这种跨界应用证明,传统汉字体系蕴含着超时空的认知框架。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楯的拼音和意思和组词

点击下载 楯的拼音和意思和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928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90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