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林逋自幼聪明好学,通经史百家,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生未仕,隐居于西湖孤山。
他一生与梅鹤相伴,相传有“梅妻鹤子”的佳话。林逋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西湖孤山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咏秋江》原文为“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凄美而宁静的秋江图。
诗的前两句“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在苍茫的沙岸上,鹭鸶静静地眠着,水面平静得没有一丝痕迹,仿佛与蓝天相接。诗人通过对沙咀、鹭鸶、平静的水面以及蓝天的描写,将秋江的开阔与宁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纯粹的美。
后两句“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则进一步增添了生活气息和诗意。经过雨后的芦花显得更加洁白如雪,格外惹人喜爱。而远处那一蓬升起的炊烟,是渔船上的人家在生火做饭。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烟火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的渔家生活的喜爱。在秋江的背景下,既有自然景色的空灵,又有人类生活的温馨,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在艺术特色方面,林逋的《咏秋江》用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苍茫”“无痕”等词,简单几个字就将景色的特征准确地勾勒出来。而且,诗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鹭鸶眠是静景,而那“一蓬烟火”则是动景,在静景中融入动景,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同时,诗人还善于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秋江的整体景色,从沙滩到水面,从芦花到渔船,将秋江那种宁静、祥和、略带寂寥的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让读者读罢此诗,仿佛置身于秋江之畔,感受到那股清冷而又迷人的气息。
《咏秋江》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它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意义。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来看,林逋作为一位隐逸诗人,他的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他在秋江之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通过诗歌传递给后人,影响了许多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方面来说,这首诗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秋景描写题材。它与其他描写秋景的诗歌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丰富多彩的秋景画卷,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之作。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咏秋江作者林逋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