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头白还戍边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8  评论 0

摘要:一、标题拼音及释义“归来头白还

一、标题拼音及释义

“归来头白还戍边”的拼音是:guī lái tóu bái hái shù biān。“归来”表示回来,“头白”描绘头发已经变白,“还”在这里有仍然、依旧的意思,“戍边”即守卫边疆。整体传达出一种尽管生命已走过大半,岁月染白了双鬓,却依然要坚守边疆的一种沧桑而坚毅的情感。

二、诗句背后的情感映射

这一表述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在古代,许多男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边疆,可能一去多年。当他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岁月流逝,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暮年却仍然未能脱下战甲。比如,那些征夫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使命感,在边疆忍受着恶劣的环境、无尽的思念,等到终于有机会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头发都已花白,然而出于对家国的担当,又不得不重新披挂戍边。这其中既有对战争持久、离乡日久的无奈,又有一种强烈的爱国奉献情怀的彰显。

三、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在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局势不稳定的时期,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像汉朝时期,汉朝与匈奴等边疆游牧民族长期对峙,征兵制度下很多男子被征发到边疆作战戍守。当时的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很多士兵离家多年,生死未卜。他们在边疆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维护中原地区的安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即使到了老年,国家需要,他们依然坚守。唐朝也不例外,唐朝疆域辽阔,边疆时有战事,有大量的戍边战士,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历了长久的征战,归来后又在边疆发挥余热。

四、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种情怀的体现。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许多诗作中就描绘了征夫们的悲惨境遇,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归来头白还戍边”,但也有相似的情感传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等诗句,侧面反映出将士们长期被征役,即使受尽苦难也要为国家戍边的状况。在一些边塞诗中更是常见,边塞诗人笔下的戍边战士们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却又在白头之际继续承担守卫边疆的重任,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境界。

五、当代意义

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古代的那种大规模征兵戍边的战争模式,但这种精神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忠诚和奉献精神,无论是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军人,还是在各个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劳动者,都有着类似的精神内涵。那些在边疆地区默默奉献的军人,他们为了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这种新时代的“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传承。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归来头白还戍边的拼音

点击下载 归来头白还戍边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7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08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