徊拼音组词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53  评论 0

摘要:徊的拼音与基本释义“徊”字的拼音是“huái”,是一个单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动词,表示“徘徊、来回走动”的含义。其结构由“彳”(双人旁)和“回”两部分组成,“彳”象征道路

徊的拼音与基本释义

“徊”字的拼音是“huái”,是一个单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动词,表示“徘徊、来回走动”的含义。其结构由“彳”(双人旁)和“回”两部分组成,“彳”象征道路或行走,而“回”则暗示循环往复的动作,整体传递出一种在特定范围内反复移动的画面。这个字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渲染情感或氛围,比如表现犹豫不决、依依惜别等情境。

常见词语:徘徊与俳徊

“徘徊”是“徊”字最常用的组词形式,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多用来形容内心纠结或等待的状态。例如,“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徘徊在街头,思绪万千。”此处的“徘徊”不仅体现物理动作,还暗含心理挣扎。《诗经·静女》中也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徘徊”的经典诗句,通过“徘徊”生动描绘出等待时的焦灼。

“徊”还出现在古语词“俳徊”中。虽然“俳徊”与“徘徊”同音,但含义略有差异。“俳”原指古代杂戏艺人,引申为戏谑或滑稽之态,因此“俳徊”常指反复折腾或戏谑行为,如《楚辞·九思》中“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吾将荡志兮舒情兮,纵肆志兮俳徊。”这里的“俳徊”带有情感宣泄的色彩,但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此词。

语境中的灵活应用

在文学与日常表达中,“徊”的组词需紧扣语境选择。例如,“蹀躞徘徊”通过叠加重叠词增强节奏感,既突出动作的反复性,又赋予画面动态美感;而“彷徨徊徨”则通过双音节词叠加传递更深刻的迷茫感,适用于描写迷茫或进退两难的情境。“徘徊歧路”是固定搭配,直指面对选择时的踌躇心态,例如成语“歧路亡羊”便暗含类似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徊”与“回”字形相近,但二者不可随意替换。例如,“徘徊”不可错写为“俳回”或“徏回”,因为古汉语中“彳”旁特指行走动作,与其他部首搭配会改变语义关联。正确使用“徊”字组词需结合语境与字形特征,方能准确表达含义。

文化意蕴与隐喻色彩

“徊”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寄托情思。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未直接使用“徊”,但其情感张力与“徘徊”所传达的怅惘异曲同工。古典文学中,“徊”多与孤寂、迟疑等情绪绑定,构成深沉的审美意象。

现代用法中,“徊”逐渐衍生出更具象的隐喻。例如,“灵魂在书页间来回徊巡”这类表达,将抽象思绪具象化为物理动作,使文字更具感染力。此类用法既保留传统意蕴,又适应现代语言习惯,展现出汉字的语义弹性和生命力。

方言与跨文化视角

在方言体系中,“徊”的发音与用法存在细微差异。如粤语中保留古音“wui4”,常用于地域特色词汇中;吴方言则可能采用变调处理,赋予词语特殊韵律感。这种方言多样性扩展了“徊”字的表现维度。

从跨文化角度看,“徊”对应英语中的“linger”或“wander”,但中文特有的字形与意象使其更具画面感。西方语言中的类似词汇侧重抽象概念表达,而“徊”通过具象动作暗示心理状态,这种差异反映了汉文化重直观表意的思维特点。

常见错误写法及辨析

学习“徊”字时易混淆“徘徊”与“俳徊”。“俳”多用于形容滑稽戏谑,若误用会导致语义偏差。例如,“街头俳徊的人群”应改为“街头徘徊的人群”,以免产生歧义。另一常见错误是书写时遗漏“彳”旁,错写为“回”或“徊”,通过规范书写训练可避免此类问题。

字形演变史亦能强化记忆。“回”字从甲骨文的螺旋纹样逐步简化为现今形态,体现古人对圆形运动的视觉认知;而“彳”作为独体字消失后,仅以偏旁形式存在于行走类汉字中。理解字形轨迹有助于把握“徊”字的核心语义。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徊拼音组词组词

点击下载 徊拼音组词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928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93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