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的拼音和词语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64  评论 0

摘要:耸的拼音和词语组词“耸”是汉语中常见的形声字,其拼音为“sǒng”,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之一。从字形分析,“耸”由“耳”和“从”组成,其中“耳”是义符,表示与听觉或形态相关;“从”则是声符,提示读音。在《说文解字》中,“耸”本意指“高起、直立”,后衍生出惊动、高耸等多

耸的拼音和词语组词

“耸”是汉语中常见的形声字,其拼音为“sǒng”,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之一。从字形分析,“耸”由“耳”和“从”组成,其中“耳”是义符,表示与听觉或形态相关;“从”则是声符,提示读音。在《说文解字》中,“耸”本意指“高起、直立”,后衍生出惊动、高耸等多重含义,体现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耸”的基本词义解析

在现代汉语中,“耸”字的核心含义围绕“高”与“动”展开。其基础用法包括:

  • 表示高耸:如“耸立”“耸峙”,形容物体高而直的状态。例如“天安门城楼在天际线上耸立,成为北京的标志建筑。”
  • 引发心理反应:通过形态夸张刺激感官,如“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引人震惊)、“耸人视听”(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关注)。
  • 身体动作:如“耸肩”(收缩肩部肌肉),在日常交流中表达无奈、疑惑等情绪;“耸身”(纵身跃起),常见于武侠文学描述武者动作。

经典词语组词场景

“耸”字在文学与日常用语中多用于形象化表达,以下分类列举典型用法:

  1. 自然景观描写
    “层峦耸翠”“万仞高耸”等短语常用于山水诗文,强化地势险峻的视觉美感。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隐含山峰耸峙的意象。
  2. 社会现象评述
    “耸动视听”的用法常见于新闻报道,如“某平台推送耸人标题博取流量”;“耸动听闻”则用于批判过度渲染的写作手法。此类词强调信息传播的情绪煽动性。
  3. 人物神态刻画
    “耸肩缩颈”描绘紧张畏缩的姿态,“耸动嘴唇”表现欲言又止的表情。这些细微动作的描摹提升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4. 抽象概念表达
    “耸入云霄”既可描述物理高度,也可比喻声誉影响力,如“他的学术成就耸入云霄”。这类用法跨越具体与抽象两个维度。

语境中的语义变迁

从古至今,“耸”字的语义随语境演变呈现多层次特征。古代文献中侧重客观描述,如《后汉书》“宫阙耸峙”直接陈述建筑形态;而现代汉语中,其修饰功能增强,“耸人听闻”类词语的流行反映出信息社会对表达效力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耸”参与形成的成语多带有夸张色彩,如“耸壑昂霄”(出自《旧唐书》),既保留古汉语韵味,又适应现代人追求戏剧性表达的心理。

常见误用辨析

使用“耸”字需注意三方面区别:

  1. 与“悚”的混淆:“耸人听闻”非“悚人听闻”,后者强调恐惧心理;前者侧重信息刺激度。
  2. 语境适配检查:“耸冠”(形容冠冕高耸)多用于服饰描写,不宜用于描述建筑形态。
  3. 感情色彩把握:“耸动观听”在新闻语境中属贬义,学术论文应替换为“引人关注”。

文化传播中的扩展用法

当代网络语言赋予“耸”字新内涵。“耸头耸脑”形容滑稽姿态,“耸得一米七二”(谐音梗)则反映年轻人的幽默表达。这类创造性用法虽偏离传统语义,却证明汉字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耸”字常通过对比教学法(如对比upright与sǒng立的差异)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的总结

作为兼具具象与抽象表意功能的汉字,“耸”的多维发展印证了汉语词汇演化的规律。掌握其规范用法既需遵循语言传统,也要关注鲜活的语言实践。在写作时,根据语境合理选用“耸”字造词,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实现精准而生动的表意目标。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耸的拼音和词语组词

点击下载 耸的拼音和词语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15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18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