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膊的拼音和意思.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7  评论 0

摘要:臂膊的拼音和意思“臂膊”是一个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其拼音为 bì bó。在书写时,需注意“臂”为第三声,“膊”为第二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臂膊泛指人的上肢部

臂膊的拼音和意思

“臂膊”是一个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其拼音为 bì bó。在书写时,需注意“臂”为第三声,“膊”为第二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臂膊泛指人的上肢部位,包含上臂、前臂及手肘等结构。从语义上看,这一词汇既可用于泛指人体解剖学中的肢体,也可作为比喻表达某些抽象含义。

词义解析

从词源角度追溯,“臂”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即指人的上肢部分,后引申为器物的支撑结构(如“机械臂”)或动物前肢(如“螳臂”)。“膊”字则多强调肢体的局部特征,例如“赤膊”一词描述上身裸露的状态。《说文解字注》中明确指出:“膊,薄脯也”,后逐渐脱离饮食语境,转而专指肢体部位。现代汉语中,两者合用构成“臂膊”,较之单用“手臂”更具文学色彩。

文化意涵与典籍引用

古典文学中,“臂膊”常被赋予力量象征。《三国演义》第五回描述关羽“臂膊有千斤之力”,通过肢体夸张突出人物神勇。诗词中亦可见此用法,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暗含臂力报国之意。在佛教典籍《大智度论》中,“臂如日光,普照万物”的比喻体现了该词在宗教文本中的哲学价值。

现代应用与变体表达

当代语言环境中,“臂膊”更多出现在书面修辞场景。新闻报道描绘运动员时会使用“强健臂膊”,网络用语则衍生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臂膊隐喻。方言体系中存在差异,如吴语区称上臂为“大臂膊”,北方口语多简略为“胳膊”。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文献转而使用“上肢”一词,但“臂膊”仍保留在解剖学教材的中文对照术语中。

跨文化对比

相较于汉语的“臂膊”,英语对应词汇“arm”兼具解剖学与武器双重含义(如“to take up arms”)。日语借用汉字作“腕(うで)”,同样包含技能之意(如“腕が立つ”表示技艺高超)。这种语言现象揭示了身体部位词汇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即不同文明对肢体功能的认知存在共性与特性差异。

语法功能与搭配特点

从语法角度分析,“臂膊”属联合式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典型搭配包括“挥舞臂膊”“坚实臂膊”等动宾/偏正结构。在修辞层面,通过修饰成分可强化表达效果,如“暴起的青筋在臂膊表面蜿蜒”,既符合人体工学特征又增强画面张力。成语“捉襟见肘”虽含“肘”部,实则通过衣袖动作隐喻臂部活动状态。

医学术语对照

临床医学中虽普遍使用“上肢”表述,但部分专科保留传统称谓。例如骨科检查单可能标注“右臂膊肱骨骨折”,中医推拿术语则有“拿捏肩膊”之说。解剖学教材在阐述运动系统时,会特别说明“臂膊运动涉及肱二头肌等19块肌肉”的专业表述,显示传统词汇与现代科学的有机融合。

语言演变趋势

随着白话文运动推进,“臂膊”使用频率相对下降。教育部《汉语常用词表》中,“手臂”使用频次达其三倍以上。但在文学创作、演讲致辞等领域,使用者仍偏好该词以营造庄重氛围。社交媒体时代,“膀大腰圆”式夸张化表达使“臂膊”重现活力,短视频平台常见“健身达人展示臂膊线条”类内容,反映语言生活化转向的新趋势。

最后的总结

“臂膊”作为承载千年文明积淀的词汇,既映射出人体结构的科学认知,又折射出语言艺术的情感表达。从甲骨文到现代社交媒体,其生命力跨越时空界限,在严谨专业与生动形象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理解此类词汇的语言学价值,有助于深化对汉字体系的理解认知。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臂膊的拼音和意思

点击下载 臂膊的拼音和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7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39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