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 十一字【文案100句】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31 23:17:04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文化 下联 商业

一、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

1、书写人生精彩弘扬高雅艺术。

2、联:壁垒一新聿成大厦;下联:门墙三乐广育英才。上联:百日苦读一朝发;下联:万般努力众人笑。上联:学海无涯勤可渡;下联:书山有路志能攀。上联:旭日来光讲台展千秋画卷;下联:春风送暖校园绽万树蓓蕾。上联:天地生材皆有用;下联:他人爱子亦如余。上联:桃李满园全靠春风时雨润;下联:人才遍地尽是明师巧匠工。上联:施教因材丹心一片培桃李;下联:为师作表热血满腔育栋梁。上联:日月两轮天地眼;下联:诗书万卷女人心。上联:劝人休藐视书生一院春风真事业;下联:诸公已大偿宿愿万间广厦亦经纶

3、第十联既是年终的“总结”,又是来年的“展望”,“捷报频传”的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涌动的”,令振奋啊!

4、而楹联广告借用了牌匾广告的表现形式,却反映着商家商品经营的特色,因此,商业楹联是兼顾了牌匾和幌子的优点,且能反映商家经营特色的广告形式。

5、?“诚”与“信”,传承数千年的美德——将中国经商传统与儒家精神的渊源娓娓道来;

6、例如“正说”的对联:阅透人间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7、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8、这些商业楹联都极具文化特色,且既显示了行业特征,又说明了经营范围,用词准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9、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是在明朝。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也有野史记载朱元璋在微服私访时给一家屠户写春联的故事。

10、此联不仅对仗非常质朴工整,而且抓住了商业的特点和商人的心理,内容极富韵味。

11、理发店的楹联有“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12、傅奕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现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科研部馆员,多年来致力于经济史、商业史的研究,著有《学贯中西的文化怪杰——辜鸿铭》《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合著)等作品,并发表数篇与商业史有关的文章。此外,还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以及《中华大典·经济典》等相关著作的编撰。

13、第九联中,在过好新佳节的同时,不忘“乐咏黄牛颂”,也就是不忘勤劳的传统。正是这样,“小院”中才会充满喜庆的氛,在喜鹊的“歌”里,满是天的希望;

14、如果各位小伙伴觉得,以上列举的楹联句子没有一句可入你“法眼”,那么小图期待各位可以在留言区写下你印象中最最令你“震撼”的对联。

15、(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16、精明的生意人往往喜欢通过楹联吸引顾客,许多脍炙人口的商业楹联将商家的信誉和宗旨传播得远近闻名。

17、关于元旦的活动都该准备了,

18、但姚致和堂始终保证药品质量,诚信经营,并未因假药而名声受损。

19、秋末初冬、浅忆微凉

20、敏学问者,终身无所满足时

二、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 十一字

1、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2、徽州民居十分讲究室内陈设,突出部位便在“厅堂”,这里是生活起居、聚亲待客之处,也是注重文采,着意陈设之所。厅堂内正壁上常高悬匾额,下挂字画或祖容绣像,贴壁摆一张长桌,两侧则设茶几、座椅,侧壁房柱上贴有楹联,内涵丰富且有装饰作用,于主于客都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3、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过程中,商业楹联经过精心加工和提炼,具有了鲜明的行业特征。

4、龙凤竞祯祥。(本人自撰)

5、?祁县乔氏、平遥李氏、灵石王氏、太谷曹氏……一部晋商风云录跃然纸上,再现了众多商业世家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的经营理念与经商传统;

6、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7、酒楼的商业楹联有“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8、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

9、商业楹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

10、第四联勾勒出一幅“牛共乐”的“牧牛图”:在天里,碧草青青,无边,牧童赶着牛,唱着曲,欢快的歌声和甜甜的笑声随着风飘,好不惬意;

11、店家借用楹联艺术来做广告,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告的艺术感染力,并达到吸引招徕顾客的目的。

12、徽州楹联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建筑与人朝夕相伴,作为徽派建筑重要文化元素之一的徽州楹联,除了视觉审美愉悦以外,在宣传儒家思想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儒家文化教化的一种符号。

13、调味品店的楹联有“五味和为贵,四时用不穷”等。

14、美化四季春。(服装店联)

15、(3)上联与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

16、鸡鸣早看天。(旅店联)

17、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要求,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偶”,因此,创作对联时必须做到以下六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18、赵子昂定眼望去,只见这座酒楼虽然只有两层,但建筑甚为精致,尤其是门楼的正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三个圆润饱满的大字“迎月楼”,赵子昂端视良久,不由得喝了一声彩。

19、写完福字描字; 迎到金牛买铁牛

20、此地为瀛海奥区,素称犷俗。

三、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七字

1、大本领者,当时不见奇异处

2、自此以后,楹联便流传于民间,并开始深入到平民的市井生活中。

3、楹联的出现,一般认为始于五代十国时期。

4、黄土田间牛作画; 紫微苑燕诗

5、(2)丁守春.漫话春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

6、充分领略中华传统对联文化的精髓与美感,对联更是对这种修辞格式的独特运用达到了整齐对称的效果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世界,给人以语言文字美的享受,感受传统文化”

7、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的好,首先要搞清楚汉语音律的“四声”: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为“仄”;在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

8、挽联:哀悼死者用。

9、店家往往希望用最简洁的语言,组成思想内涵深刻、行业特征明显的商业楹联。

10、而在交际活动中用应酬联;庆吊活动中用贺联、挽联;风景区、纪念地用名胜古迹联……总之,对联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派上用场,加之它又以艺术形式出现,所以它是一种应用和实用艺术。

11、还有些楹联反映了商家的美好祈愿——

12、四季笙歌,尚有贫民悲夜月;

13、上联连用了“焉”、“耳”、“矣”三个文言虚词,下联也同样用了“云”、“乎”、“哉”三字来对,险奇佳绝,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写作的功力,是难以办到的。

14、我认为对联应该写行书,这样人们容易看懂,特别是没练过书法的,更喜欢,如果写楷书,也可以,但太古板,不及行书有韵味,草书太潦草,有很多人不会认,所以每年我都是写行书对联,楷书和草书很少写,下面的对联是我帮客户写的,写的不好,请指正(祈祷)(祈祷)

15、上联:让往昔快乐常在; 下联:愿今日友谊永存。

16、玉鼠回宫传捷报; 金牛奋地涌

17、再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18、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19、2006年,徽州楹联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四、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有哪些

1、上联:同心同德手足命; 下联:一生一世兄弟情。

2、再如“反说”的对联:三字沉冤千古恨,一盒忠骨晚年香。

3、第五联好想象,美丽的田园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填新句”的“笔”竟然是“牛鞭”,不难想象,这“新句”里渗透着几多农的希冀;

4、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郁达夫撰联)

5、对联内容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每副对联均应有标题,尽量上交原创对联。

6、这个合字联流传至今,不仅难坏了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难为了现在的学者,虽是千古绝对,但却无人可对出如此寓意丰厚的下联。不过,要是不谈规则,倒是能对上不少,网友们很是积极,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如: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但所有的答案都少了点韵味。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奥秘之深,值得探索。

7、动物园中看虎狼。(上下联在内容上没有联系)

8、(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9、芝兰之香被文人誉为百香之首,因此常用“芝兰之室”形容有文化品位的起居之所。兰花不畏风霜的风骨与文人品格相契合,其若隐若现、淡而弥久的芬芳与“无味之味乃至味”的哲学追求相契合,使兰花成为书斋清供之首选,是以有花香不在多的说辞。

10、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13、成对出现,隐含美好祝愿。

14、药店的楹联有“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忧架上药生尘”等。

15、上联:鸦雀无声静如禅;文化楼学习的地方,清净的如进禅房。下联:振翼腾飞冲云天。经过这里的熏陶,振翅高飞直冲云天。横批:人才辈出。内嵌鸦翼村名。采纳后可继续追问!

16、旅店的商业楹联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17、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三”句式。

18、陈先生的描述给我们评判楹联的优劣带来了很多启发,那么我们就现学现用,小图将搜集而来的“楹联”句子罗列如下,各位小伙伴来选出最美的那一句吧。

19、三光日月星,(辽国使臣出句)

20、本书为“分拣历史”书系之商业部分。自商朝而始,中国商业活动的开展愈加频繁,“商人”这一群体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逐渐活跃起来。作者追根溯源,介绍了那些曾涌现于历史舞台上名商巨贾及其兴衰演变,探究了“同仁堂”“张小泉”等众多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对众多民俗与信仰施以重彩,更追溯了中国商人重“信”、讲“义”的儒商传统与商贾文化,将中国商业三千年的历史长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

五、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对联元旦

1、(A)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2、民以食为天。(粮店联)

3、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字数不限,短则几字,长则千言,如天下第一长联,清人钟云舫的狱中联;二是以汉字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

4、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即同类词对同类词。以往强调的“实对实,虚对虚”,不准确,应纠正。例如:

5、今儿个初俗称破五节、五忙日、忌针日,虽然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但是各地的风俗习惯却不同,有的地方忌外出串门,有的地方女不做针线和炊事,男不耕耘,不出门做生意,而我国江淮地区破五节的禁忌则更多。你的家乡在初五的时候有什么风俗或禁忌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小图哦。

6、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7、此后,慕赵子昂之名前来观赏真迹和品尝“扬州第一楼”美味的人络绎不绝,酒楼生意日益红火。

8、在这书声朗朗的冬季,为进一步活跃文化系气氛,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们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意识,文化系将进一步深化元旦晚会的内涵,现举办对联征集活动。

9、以上就是关于春联的一些“往事”。那么我们知道春联只是我国楹联类别中的一种。接下来就和小图一起简单看看中国楹联文化的介绍吧~

10、按照不同的标准,楹联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一些较有影响的联话著作对楹联进行了分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11、谷向阳先生则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对“楹联”这样定义:“楹联,俗称‘对联’。所谓楹,即厅堂前的木柱。顾名思义,楹联就是张挂或雕刻在楹柱上的一组对仗句。”(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昆仑出版社,2007年,第9页。)

12、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13、柳边精卫浙江潮(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

14、随后,从拍摄到整理登记,到合成制作,特别是本美篇的打造,彭旋、谭亮、赵岳等付出了心血。特别是彭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寒夜里“保密”连续赶制文化大礼,内心始终充满着激情。每个汉字,每副对联,每张靓照,联结而成,犹如一条文化的长河。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浓浓的文化年味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原点”,畅游报社团队的文化长河,转发分享文化的年味雅趣,照亮自己温暖他人。长河的源头有一个“福”字在那里“猴”你。在文化的长河中,我们都是有缘有福之人,而不是匆匆的过客。是为序。

15、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16、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17、这位老板贴上此联后,一时门庭若市,招徕了众多顾客,生意大增。

18、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古代殿堂、庙宇以及家庭堂屋前大多有两根插廊柱子,叫做“楹”。人们贴对联时,常常贴在这对称的楹柱上。所以,文人雅士们就把对联称作“楹联”。

20、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664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