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小小理发店,也能写出这么大气的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31 6:31:25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理发 对联 天下 手段 这样 作者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而理发这一行,无典籍可数,无名人可称。

这可让当今美容美发厅的Tony老师们情何以堪?

但是近代兴起的理发店联,却写得有声有色,小小理发店,也有精彩大气的对联。

第一、用抬题之法以题高身价。理发在古时称小计贱业,尽管人人需要,却一直为人所轻视。若要写得精彩,必先抬高身价。联家专注“头”“顶”二字,采用表里双关的修辞手法,把理发行业夸称事件第一等事业,把理发技术(包括掏耳、洗面)夸称世上最高的技术:

大事业从头做起;

好消息自耳传来。

虽云毫末技巧;

却是顶上功夫。

操天下头等事业;

做人间顶上功夫。

发式创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彩,面面皆春。

第二、利用美容效果来树立形象。最原始的办法是讲述人们进店出店的变化:

进来乌云秀士;

出去白面书生。

这样说虽然朴实,联语成了白话,引不起人们的美感。别急,可以换一个角度,把行业主人的美意表白出来:

善心不欲世人老;

巧手能教颜面新。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像这样,站高一步,说人皆有爱美之心、人皆愿青春常在,虽然没有提理发换颜,但已明显地含有“请君进来”的意思了: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头颅岂肯闲中老?

面貌常留少壮春。

士行端宜新耳目;

人情原贵美须眉。

第三、靠借题发挥写出新意。有两种借题发挥,一种是就题字为辞,演绎出题外的意思:

创人间头等事业;

理世上不平东西。

对幅就“理”字演绎,推而广之,岂止是理发,还要“理世上不平东西”!解放后有两副理发店联也是这样写的。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传统一手推平。

理出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历史上流传的几副理发店名联属于另一类借题发挥——借理发之事书写政治抱负,人所熟知的石达开题广西贵县理发店联以咄咄逼人之势,表达了要大显其“手段”的英雄气概。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石达开像

卧榻先生按:很多联书信誓旦旦说这是翼王石达开的,有的还说是对南王冯云山的对联改编,冯原联如下: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确实,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改过后的比原作好得多。上联用反问的语气,自是比陈述句来得更为大气。下联“世间妙手等闲看”这句,太书生意气了,而“看老夫手段如何”,更简单粗暴,语气更符剃头匠的身份。正因如此,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论者纷纷认为这对联反映了石达开作为革命者的浪漫主义精神。

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卧榻先生也并不打算在这里啰嗦了,关键的是此联的作者存疑。据网友考证,此联最早记载来自《楹联续话》,作者梁章钜(清)。原文是这么记载的:

相传有一剃发店,乞联于狂士者,大书云: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数日间,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顿闭。

金田起义是在1850年末,当时梁章钜已死。石达开生于1831年,而《楹联续话》刊刻于1843年,所以此联流传之时,石达开最多12岁。以一个小学生的年龄,居然自称老夫,殊为不解,也不合情理。更大跌眼镜的是,这对联害得了理发店的倒闭。说实话,我要看到这样的对联,联想起明晃晃的剃头刀,也真怕被理发师傅像曾“剃头”那样给剃了头。放如今,如果一篇广告文案害得甲方倒闭,那也真够毒舌的了,估计甲方下辈子做贼都不放过他。那作者到底是谁呢?对联故事中的无名案太多了,已经万难考证,只好暂时将错就错。

言归正传。辛亥革命时,成都某理发铺也活学活用了这一招: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是敌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1939年,汕头落入日寇手中,第二天潮阳县一理发铺关门停业,愤然撰联曰: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复,负此老颅。

还有一副同样慷慨激昂,有如抗战的誓言:

倭寇未歼,须眉大愧;

河山既挽,面目重光。

这些联语大大开拓了理发行业联的意境,给这一陈旧的题材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本文除特别说明外,摘编自恩师陈书良著作《楹联之美》)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596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