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拙拼音解释.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9  评论 0

摘要:粗拙拼音解释“粗拙”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表现出粗糙、笨拙或不够精细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粗拙”的使用较为

粗拙拼音解释

“粗拙”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表现出粗糙、笨拙或不够精细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粗拙”的使用较为常见,多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用以表达对某事物的感性评价。本文将从拼音、字形、语义演变及用法四个维度解析“粗拙”一词的内涵。

拼音与字形结构分析

“粗拙”的拼音是“cū zhuō”,属于汉语中最基础的词汇范畴。其中,“粗”由“米”和“且”组成,本义指未精加工的米粒,后引申为粗糙、不细致;“拙”则由“扌”和“出”构成,本义为笨手笨脚,后泛指才智不足或技艺生疏。两个字均带有会意特性,通过部首与字形组合强化表意功能,如“粗”的米粒形状暗示原始状态,而“拙”的提手旁则暗示动作笨拙感。

语义演变脉络梳理

在甲骨文及金文时期尚未发现该词组合,但“粗”的单字用法可追溯至《诗经》“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意指未精制谷物;至《左传》已衍生出“才疏智粗”等复合用法。“拙”则始见于《庄子》“拙于用大”,原指不善运用工具,而后引申为技艺缺陷。两字正式结合成词约在唐宋时期,宋代话本《碾玉观音》中已有“做工甚是粗拙”的叙述,至明清小说中成为固定搭配。现代汉语中,“粗拙”已褪去早期批判性语义,转为中性描述。

语境使用特征解析

实际应用中,“粗拙”具有双重指向维度:物质层面常用于描述工艺产品缺陷,如“陶器粗拙但古朴”,强调未经精细打磨的原始质感;行为层面则指向操作技法笨拙,如“笔法稍显粗拙”,暗示技巧不足尚待磨炼。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创作中常借助该词制造反差美感,如汪曾祺描述“菜墩粗拙见真章”,通过材质粗糙反衬匠人用心。当代网络语境中出现“粗拙美学”新解,指刻意保留工艺瑕疵以彰显个性。

近义反义词义群对比

在汉语词汇体系中,“粗拙”需与“粗糙”(侧重质地)、“笨拙”(侧重动作)、“拙朴”(侧重风格)等近义词形成动态搭配关系。与“精巧”“细腻”等反义词构成反向参照系,在对比中凸显语义强度。值得注意的是,“粗拙”隐含的工艺痕迹使其在艺术评论领域更具价值,如齐白石印章“单刀直取”的粗拙线条反而成就独特风格,这为传统贬义色彩的词汇赋予了新的文化解读空间。

现代语境的价值重构

在追求极致工艺的工业文明背景下,“粗拙”一词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手工复古风潮中,刻意保留的加工痕迹被视为创作态度真诚的象征;科技创新领域则用“粗拙迭代”形容早期产品的原型阶段,既承认其不完善性又肯定其开拓意义。这种语义转换折射出现代人对不完美事物的包容态度,标志着从追求完美向欣赏本真转变的价值观演变。

跨文化语义映射

比较文化学视角下,“粗拙”与西方概念形成有趣对照。西方艺术史中的“Primitivism”(原始主义)与之有相似审美视角,但后者更多强调粗犷野性的原始美感;日本“侘寂”美学则通过残缺形态追求禅意,与“粗拙”暗含的质朴意境形成跨文化呼应。这种语义映射为全球文化研究提供了微妙的语言学例证,彰显汉字表意系统的独特智慧。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粗拙拼音解释

点击下载 粗拙拼音解释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8259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85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