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本版列表新闻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6 5:51:01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记者 村民 祠堂 建筑 和尚

陈氏宗祠属砖木石结构,高雅大方。

陈氏宗祠风火山墙。

扫一扫看视频

文/茂名晚报记者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甘杨松

陈氏宗祠位于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大路村椰子自然村,始建于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属古代宫廷式建筑,砖木石结构,高雅大方,至今已有562年历史,仍然保持着明代宫廷建筑风貌。其精美的雕塑艺术,精巧的石柱架梁,令人称奇的地下排水,仅存的石碑铭记,革命的历史功绩,都极具历史文物价值。

1、明代建筑风格的陈氏宗祠

在袂花镇大路椰子村中,有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在祠前有小广场,右侧有块空地,左前是椰子小学,使该祠在村中处于中心位置,也成了村民休闲聊天好去处。近日,茂名晚报记者走进该祠,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据了解,陈氏宗祠始建时面积较小,重修时在原基础上扩大,曾于清代嘉庆九年及民国甲申年(1944年)两次重修,现存面积1200平方米。村民说,该建筑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从民国至1994年均作学校使用,1994年学校搬离后归族人管理,近年对祠内有些墙体进行了批荡粉刷及白蚁防治等。

宗祠坐东向西,呈长方形,为一座三进结构,上中下三厅均有木屏风相间,平时各自为体。逢祭祀活动时,屏门大开,上中下三厅浑然一体,可容纳近千人拜祭。

步入祠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厅中挂有一块钦赐的“奉天诰命”匾,显出其先人当时的地位。据介绍,中厅为挂匾亭,曾挂有多块举人匾,可惜在上世纪中叶被毁,仅剩下“奉天诰命”一匾。该祠在建筑上用了二十四根石柱支木构架,承托屋面是一大特色,建筑设计艺术之精巧,令人赞叹。记者当天采访了多名村民,他们均表示想像不出当年的工匠是如何将石柱立起来的,也不知道这些石柱从何而来。

宗祠两边为厢房,共计大小八间及两仓,用以读书及回乡者寄宿。据记者观察,在宗祠大门左右两侧的两个房间的地台明显高于祠内平台约30厘米,而房下有架空,这两个房间就是原来作粮仓用的。有大小天井八个,祠堂内通风透光良好。

祠堂内外,雕梁画栋,美观大方,门外两石将军柱,上有木雕狮子,造型美观,栩栩如生。祠内屏风门窗,尽雕花草鸟鱼,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四壁粉墙有壁画,门外廊壁清晰可见涂彩壁画,有双龙戏珠图、三顾茅庐图、子仪祝寿图。

2、有关宗祠建筑的传说

村民告诉记者几个关于宗祠的传说。一是关于建造上的,据说建造时有100人做工,吃饭只得99人,其中一人非神即仙也。

其二是宗祠的地下排水也是一奇。村民说不管雨下多大,雨停天井水即干,但总找不到出水口,曾有人多次用谷壳试探,下雨时放谷壳于天井中,谷壳随水流尽,但查看四周江河湖泊均不见其踪。此谜至今未解,可谓奇也。据记者观察,宗祠所在位置地势较高,是红褐色的砂质岩,比左边道路高出几十厘米,而左前边现“椰子小学”的位置原来是池塘。据一村民说祠内的排水暗渠多达三十条,在这样的环境下,祠内数百平方面积的集雨是很快就会被排空的。

其三是祠堂正门横额书“陈氏宗祠”四字,雄健有力。据说当年曾邀请四乡书生献字,铺晒于地上,有一云游和尚路过,故意踩踏。众人皆恼,挟和尚赔罪,和尚不假思索,拿起草鞋,蘸墨疾书,一气呵成,令众人惊叹不已,恼气全消,欲谢之时,和尚已不见踪影。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这四字看起来浑劲有力,功力甚厚。

3、门前对联可溯先祖来源

在大门两边有楹联一副:“源通妫水,堂聚德星”。从联中可溯该村陈氏宗支渊源,悉其建造功用。据考《椰子陈氏家谱》,当地陈氏始祖道崇公,字东斋,号文明,原籍福建莆田,进士出身,先任广东香山县令,后升海南同知,明代受封“奉正大夫”,其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才德双全,深得民爱。陈氏宗祠内所挂“奉天诰命”一匾为清代乾隆皇帝特赐。

陈氏宗祠,原由落居袂花镇的道崇的孙子——国瑞、国梅兄弟始建,后经十四个祖公努力,积租千担,盛极一方。祠堂内保存的“椰子陈氏尝碑”作了详细记载。此碑极具历史文物价值,祠堂里有一房间专门存放保存。

4、繁衍数百年,多条村为该族分支

椰子村边,原有河道连接袂花江,渡船可到村边,是鱼米之乡。椰子陈氏以此繁衍数百年,遍于海内外,以两广为众,记者察看祠内有些碑记得知,附近的北斗村、荔枝车村、坡仔村、文运村等多条村均是从椰子村分支成村。

祠内挂有不少画像,显示其祖的发展分支及族中英才。据记载:清代雍正年间举人陈宪,道光年间的举人陈定桂,抗日名将、黄埔军校一期生陈沛等均为椰子陈族人。

据介绍,陈氏宗祠是解放战争初期茂南地下党根据地的指挥部。陈信集、陈擎天、陈凤周、陈作平等革命老党员,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协同解放军解放了袂花地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陈氏宗祠从民国至1994年,历时半个世纪,作为当地人教书育人的地方,为当地数代人留下深刻记忆。当天,50多岁的陈生告诉记者,他小学初中都是在陈氏宗祠内上课的,是该校办初中的最后一届。小时候,宗祠就是他们玩耍的快乐天地,与小伙伴们常爬上屋顶玩。而目前,小孩子们有了新校区,宗祠成了老人家们的休闲去处。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3038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