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掌握对联的对仗、平仄。
(2)积累、赏析名联,领略对联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3)学会对对联、拟写对联。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定浅显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点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等。但对对联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都较陌生,且由于知识有限对有些对联拟写方面有教的困难。绝大部分学生对对联有较浓厚的兴趣,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对联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3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
2、学习欣赏对联,领略对联艺术的魅力,培养文学兴趣。教学难点是:尝试对对联、拟写对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流程 一、把握规律,奠定基础 (一)创设氛围,巧妙导入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课前领导和老师们已经在教室后面就坐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坐得很直。为了使学生放松下来,我把之前设计的导语修改如下:
(过渡语)“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幻灯片显示课题)对联我们并不陌生,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对联到底有哪些规则呢?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
(二)(课件投影)试析下面这幅对联的特点。要求:小组之间交流,并指派代表发言。 春入塞上,莺歌燕舞风摆柳 夏驻江南,蝉噪蛙鸣雨打荷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是教师从对联的起源开始说起,一直讲到对仗、平仄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实,大部分的特点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讨论后总结出来,再辅之以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要实录)学生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讨论,部分学生在笔记本上作着记录,为后面的发言做准备。三分钟后,学生完成了小组讨论并举手发言。有两个同学做出了总结,大致得出了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等特点,其余较难的特点(对仗、平仄等)则需要教师的讲解。 (过渡语)“刚才大家总结出了对联的部分特点,我们再作一点补充。” (课件投影)关于对联的常识
起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词性相同、语意相关或相反、平仄相对(不作要求)。
平仄:仄起平收。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仄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和去声(即三、四声)。
书写与张贴:竖行书写,无标点,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简要实录)以前面的“春入塞上”联为例,简要介绍对联的对仗和平仄,最后学生一分钟品味、识记。
(过渡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对联的规则有了整体上的了解后,我们来赏析一些名联,了解对联独居特色的文化魅力。对联包罗万象,雅俗共赏。赏析对联要看对仗之妙、用典之妙、化用诗词之妙;也要析意象、悟情理、感谐趣。 赏析名联,挖掘文化内涵
(课件投影)赏析下面的书院学堂联,分析其妙处。 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课件投影)赏析下面的历史人物联,简要分析其妙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
(课件投影)奇联妙对欣赏
昨夜敲棋寻子路;近照对镜见(颜回)
二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谐音联) 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 (谜语联、职业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联)
(设计意图)中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书院,尤以四大书院为最: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赏析书院学堂联,与古代学人对话,感受古代学人治学的态度、意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赏析历史人物联、奇联妙对,能够增加学生的古典文学涵养,为课堂增添谐趣。
(简要实录)一开始学生比较安静,看着屏幕独立思考。我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开始了和他们的交流,紧接着学生们开始进入状态,小组内相互交流了看法,有两个学生对其中的两联提出了疑问,我一一作出了解答。最后我逐联作了简要介绍和点评,学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过渡语)“前面我们赏析了一些名联,感受到了对联的对仗之妙、用典之妙、化用诗词之妙, 也感受到了对联当中的谐趣。下面我们来一展才情,尝试对对联。” 三、迁移运用,牛刀小试
(课件投影)体育场门口有联:“挑战运动极限;彰显艺术完美”,试看此联有何不足之处。 (课件投影)请根据对联的基本规则,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下联。 观沧海(请用学过的课文题目为对) 曹刿论战(请用学过的课文题目为对)
按图索骥(用成语为对) 江淹施耐庵
凌云塔下展风采(补充下联,作为本班运动会的口号)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补写回文联) (课件投影)课后请大家为各科老师各拟一副对联
(简要实录)学生讨论积极,显示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上展示的几联由易到难,学生完成得比较快。下面是几个小组展示出来的精彩下联,其中最后一个回文联学生以本地名胜为对,虽略有瑕疵,但不失为精彩。
忆江南 孙权劝学 缘木求鱼 王建杜少陵 黄河水滨扬威名 佳县白云山云白县佳
【课后反思】 “梳理探究”是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奇妙的对联》一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展示了课前的梳理整合成果,在做教学设计时,我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各个教学环节紧扣“奇妙”二字,如用“群贤毕至”联导入新课,巧妙又切合实际,一些名联绝对的欣赏使得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了实践。
首先,三个认知层次的牛刀小试部分梯度明显,由易而难,这些练习强化对联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讲完之后,尤其是听了同组老师们的评课之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老师说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还是不够;课堂语言应该更精练。更加富有语文味;板书太简单等等,这些我会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一节语文课既要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参与,又要积极地开动脑筋,又要在课后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提高,对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这节课我想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