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成都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两副对联解读?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8 10:18:46 人气:27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诸葛亮 四川 后来 原文 当时

成都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两副对联解读?

武侯祠两副对联解读?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是晚清四川盐茶使赵藩所作。从表面上看,赵藩是对诸葛亮治蜀方略的评价,其实他是对当时管理四川的负责人提出忠告,既怀古又联系实际,很接地气地说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因此,这副对联不同于众多的怀古对联,引起了官场的重视和有识之士的共鸣!

武侯祠联原文?

上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下联: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白话文:诸葛亮儿孙都忠勤蜀汉王事,三代忠烈,有私仇的史官陈寿也对他们加以褒扬。《出师表》读来,字字句句都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武侯祠联原文?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该联是称赞诸葛亮的治蜀的,同时暗批当时四川总督的治蜀过于严厉血腥。

一方面,赵藩人称“小诸葛”,自身也是对诸葛亮颇有称许,赵藩是清季民初的.著名人物,属于治政理民为长的干才,同时也是学识渊博文笔犀利的大儒。自身的“诸葛亮情节”使得他对联的本意肯定是对诸葛的赞赏,而不是批评。

武侯祠联原文?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出自近代赵藩

上联是讲,自古的兵法大家,都是选择攻心为上,攻伐为下。以德行服人,那些怀有二心、或是反对的人,自然会消除异心。

下联是讲,不审时度势处理政务,则宽松和严苛都不对,都会有失偏颇,后来治理蜀地之人,要仔细思考。

写这楹联的起因是当时岑春煊血腥地镇压了四川白莲教和红灯照起义,而只是四川盐茶道的赵藩对自己的这位学生兼上司,不便直言规劝,遂写下这幅楹联,并邀请其游玩武侯祠,

自然这位岑大人便看见了这幅楹联。此联被后世称作“攻心联”,对仗工整、富有哲思,它假借吟咏先贤诸葛亮,实则是行劝谏之实。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251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