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红笔特稿】王学范:一部填补武当匾额楹联文化研究空白的力作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7:43:26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匾额 研究 文化 资料 文献

【红笔特稿】王学范:一部填补武当匾额楹联文化研究空白的力作

来源:红笔

作者:王学范 发布时间:2023-01-06 阅读:次

——邵文涛老师新著《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简评

近日,读完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负责人、十堰市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邵文涛老师的新著《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作为一位匾额楹联爱好者和十堰市楹联学会会长的我,一种欣喜之情在心中油然升起。欣喜之一是,这部著作的出版,填补了武当文化在匾额楹联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武当文化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喜可贺。欣喜之二是,十堰市楹联学会有邵文涛这样的理论功底深厚、研究能力强劲、并且乐于把青春年华奋献给武当匾额楹联研究的年轻会员,我和学会都为拥有这样的会员、这样的同行而骄傲自豪。

读了这部浸透了邵文涛老师数年心血和汗水的巨著,我认为全书具有研究视角的独特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内容诠释的精准性、编排体例的合理性等显著特点。

研究视角的独特性

纵观数十年来武当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高潮迭起,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累累硕果,令人目不暇接。但我们反观武当文化研究的现状,不难看出,研究项目和成果大多集中于道教、建筑、武术、医药、音乐、文学、美术、山志等热门领域。客观地看,上述这些领域本来就是武当文化研究的重点,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研究者多一些,成果多一些,也属理所当然。但除上述领域外,还有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领域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比如像武当匾额楹联这个领域,数十年来少有人问津,更谈不上十分有价值的成果,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其实,匾额楹联本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皇宫、衙署、园林、庙宇、宫观乃至民宅随处可见,早已成为中国古典建筑不可或缺的东西。匾额楹联以简洁隽永的文字、古朴精美的书法、奇异独特的形式融入中国古典建筑,不仅仅是对古典建筑的装点美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古典建筑的文化内涵,传达主建方、文人雅士的思想情感、志向意趣、价值趋向,彰显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成为古典建筑的点睛之笔。万千古典建筑,正因为有了这些匾额楹联而显得内涵丰富、蕴藉深厚、典雅隽永、光彩夺目,能够让人们在欣赏古典建筑美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濡染熏陶,引起心灵的震撼。邵文涛老师对武当文化的研究,没有去凑热闹,没有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是独具慧眼,独辟蹊径,把研究视角定位于过去很少有人关注的匾额楹联这一领域。这一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匾额楹联与武当道教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装点道教建筑,阐释道教建筑的内涵、特点、意义、功用起到了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研究武当匾额楹联,是对武当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拓展,是一项填补武当文化研究空白的开创性工作。研究武当匾额楹联,揭示匾额楹联与武当建筑、武当文化的内在联系,能够更深入更准确地阐释武当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为丰富武当文化宝库作出新贡献。当然,选择这一前人很少涉足的领域,也意味着艰难曲折,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

资料收集的全面性

无论是哪一项研究课题,对研究对象资料的搜集都是首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全面、充分的搜集和占有,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来说,凡是前人深入研究过的领域,资料往往是现成的、系统的、完备的,如果再对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资料搜集方面就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功夫。而前人很少涉足的领域,研究对象的资料大都散见于各种典籍,尚未有人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需要研究者自己进行一番披沙拣金、大海捞针般的搜集过程,其中的繁琐、艰巨、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而武当匾额楹联的资料搜集,似乎又大大难于其他领域,这是因为,历代的武当山志和道教典籍中很少有匾额楹联的记载,它大多是以实物的形式悬挂于武当建筑之中,单从文献中去搜集是行不通的。武当匾额楹联资料的搜集难度大,还在于由于年代的久远、战火的频仍、自然灾害的侵凌,使得大量的匾额楹联散逸、损毁、消失。但困难和艰辛吓不到有志于研究武当文化的人,邵文涛老师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并且探明了资料搜集的路径。他一方面从武当山志和道教文献中查找资料,另一方面十数次深入到武当山现存建筑中寻觅匾额楹联实物,逐一辨识、丈量、拍照、记录。为了搜集散逸、损毁、消失的匾额楹联资料,他还遍访武当山老道和武当山周边耆宿,从他们口中挖掘匾额楹联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邵文涛老师不仅将武当山现存的300多块(副)匾额楹联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还将900多块(副)早已散逸、损毁、消失的匾额楹联资料悉数录入《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之中。1200余块(副)匾额楹联汇集于一书,赫然公之于世。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见得到的一部资料搜集最全面、最系统、最完备的武当匾额楹联巨著,为武当文化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内容诠释的精准性

如果说,《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在资料搜集方面已颇费功夫,已彰显特色的话,那么在内容诠释方面下的功夫更大,特色更为鲜明。

武当匾额楹联,大多年代久远,内容又与武当道教紧密相连,多用历史典故,蕴含道教义理,古朴典雅,蕴藉隽永,如果不加以诠释,广大普通读者往往会不知所云。因此,对武当匾额楹联的内容进行诠释就成为非常必要之举。为了精准诠释内容,邵文涛老师阅读了武当山历代方志,通读了武当文化系列丛书,研读了道教经典,稽考了中华楹联风俗,查阅了大量历史典故文献,为精准诠释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诠释时,作者尽可能从权威的、经典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典籍中寻觅资料,加以引证,这就使得整个诠释凸显出精准性、权威性的特点。我们先看作者对“静乐宫”的诠释。作者在指出明刻本古文献中出现了“静”’与“净”混用现象后,从道教含义出发做出判断:“‘静乐’与‘净乐’所承载的宗教含义不同,今人误为‘净’,实失其原意,追本溯源,应正确使用此‘静乐宫’。”接着,作者引用大量典籍加以证明诠释:“均州即上古的静乐国所在地。《仙传》《武当图记》《静乐国传记》《武当福地总真集》《均州志》等文献载:‘静乐国国都在州城南二十里东山下乐都村,即今横山湾。’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切观均州风土,太和之水,湾环百曲,神仙窟宅,考之古史《仙传》,静乐国即均州,无疑矣。’······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又《风土记》云‘均州上古之时,即有麇之国,为人民朴野,安静乐善,虽曰麋鹿,犹可安居。’”作者在这里先后引用十多种文献加以诠释,说明“静乐宫”因“静乐国”而得名,取“安静乐善”之意,而明以后混称作“净乐”,则失去了“安静乐善”的原始意义,谁对谁错,自然十分明了了。我们再看作者对紫霄宫一副楹联的诠释。楹联为:“金殿重辉,看鸟革翚飞,势化山河维社稷;帝容复整,仰龙章凤姿,光同日月炳乾坤。”作者注释曰:“鸟革翚飞: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谓创造之尽善。‘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遍。旧时形容宫室华丽。龙章凤姿:出自南朝时期宋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孝标注:‘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炳乾坤:炳,意为显著、彪炳。《宋书·武帝纪中》载‘灵祥炳焕,不可胜纪。’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易经》中有乾卦、坤卦。《易·说卦》载‘乾为天,坤为地’,意指国家和天下。寓意玄帝显著于天下。《湖北名胜楹联》将楹联中‘化’误作‘壮’。”作者在注释中引用了《诗经》《世说新语》《幼学琼林》《宋书》《易经》《易·说卦》等6种权威性很高的典籍,对楹联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体现出精准而不容置疑的特点。读者看了这些注释,对这副楹联的含义自然就了然于心了。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湖北名胜楹联》收录的这副楹联中个别字的讹误,以免以讹传讹。窥一斑而见全豹,仅从上述两项诠释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文献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内容诠释的求真求实精神和精准权威特点。

编排体例的合理性

《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中收录匾额楹联1200余块(副),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何呈现,作者也颇动了一番脑筋。作者巧妙地把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现存匾额楹联文献释义”,第二部分为“古佚匾额楹联文献释义”,这两部分重在对匾额楹联的出处、作者、形式、尺寸、材质、内容进行介绍、注释、解说、辨析,让人读后对每块匾额、每副楹联的来龙去脉、内涵寓意、形制特点一清二楚,留下深刻印象。而在这两部分中,又都以古人游览武当山惯走的线路为经,以宫观、庵堂、楼阁、台榭等为纬,把300余块匾额、900余副楹联恰如其分地分布其中,编织成了这部洋洋洒洒60余万字的巨著。这样编排,经纬交织,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合理性自然凸显。

不仅如此,作者为了方便读者检索,还在正文后附录了现今遗存的武当匾额楹联简表,把154块珍贵的匾额,分别按时间、所在位置、敬献者、材质、书体几个栏目一一列表,形成《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简表》。把19副珍贵的楹联也以表的形式汇总于后,形成《明代至民国武当楹联遗存简表》。这样,对于需要了解武当匾额楹联遗存状况的读者,只要查阅这两张附表,就能十分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匾额楹联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在编排体例方面的合理性。

总体看来,邵文涛老师的这部《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资料搜集系统全面,内容诠释精准权威,编排体例清晰合理,是一部研究武当匾额楹联文化的力作,更是匾额楹联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王学范,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市楹联学会会长、市地名专家组成员、市开发利用档案专家组成员、市“历史名人活化”“历史文化活化”专家组成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静远斋诗钞》,主编《古代家训精选》、《王世贞抚郧诗文集》、《十堰古代诗歌集》、笺注《葆真斋集》等。发表诗词、楹联1000余首(副),部分诗文楹联作品镌刻悬挂于宫观、公园、会所、门店等场所。2016年5月在十堰市首届“最美长者”评选中被授予“诗韵长者”称号,2017年10月被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湖北省联坛精英”称号。

图书内容简介: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楹联以简洁隽永的文字、古朴精美的书法、奇异独特的形式融入武当宫观建筑之中,成为武当宫观建筑的点睛之笔。讲座对填补武当文化在匾额楹联研究领域的空白之作《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进行了阅读欣赏,从研究视角、资料收集、内容诠释、编排体例角度阐述了这部著作的显著特点,并对其中的经典楹联做了解析。对于如何创作楹联,讲座从切人切事,切地切物;精于提炼,选好主题;符合联律,中规中距;意境优美,引人入胜这四个方面对创作楹联的一般要求做了细致讲解。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930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