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读作jié bào,是一个中文词语,从字面来看由“捷”和“报”两部分组成。其中,“捷”的本义是指战胜、胜利,后引申为迅速、敏捷等含义;“报”则指传达、告知的消息或文书。二者结合后,“捷报”一词通常用来指代胜利的消息,亦可泛指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捷报”多见于史书和诗词,常用于描述军事胜利后的捷报传送场景。例如《汉书》中记载“捷书至,上喜甚”,展现了战事胜利后捷报传至朝廷时的场景。历史上著名的“捷报”案例还包括唐代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收复洛阳的军报,以及岳飞抗金期间的边关捷讯。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通讯方式(如烽火、驿站、飞鸽传书等),也突显了捷报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军事信息的载体,更是士气凝聚的关键媒介。
随着时代变迁,“捷报”的使用范围已超越军事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职场场景。在教育领域,学生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时称为“金榜题名捷报”;体育赛事中队伍夺冠的消息被称作“赛场捷报”;商业活动中企业达成重要协议或超额完成业绩目标时,也会发布“业绩捷报”。例如某科技公司宣布技术突破时,常以“创新捷报”为题进行宣传,强调事件的正向影响力。这种语义扩展体现了汉语言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作为褒义词,“捷报”承载着积极的情感象征。其构成中使用“捷”字而非普通的“快”,暗示了胜利的正义性和成果的显著性。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通过渲染捷报传递的喜悦氛围强化主题。例如《水浒传》中宋江收到援军消息时写道“忽闻连夜捷报来,众心欢悦如潮涌”,此处“捷报”不仅传递信息,更塑造出团结振奋的英雄群像。现代广告文案也常用“喜报”“捷报频传”等短语刺激消费者情绪,例如楼盘开盘时宣称“认购捷报创纪录”,以此烘托产品热度。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捷报具有典型的“胜利图腾”属性:其内容往往被符号化处理(如古代的红旗报捷、现代的金色通知书),承载着集体荣誉感。在组织管理学中,团队收到捷报时会产生“成功认知强化效应”,进一步推动成员的协作意愿。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使捷报的影响力呈指数级放大,但真实性验证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新闻传播学》教材特别提醒需警惕虚假捷报的传播风险,倡导建立科学的信息核查机制。
若将“捷报”置于全球文化语境中观察,则呈现出有趣的对比特征。西方文化更倾向使用“victory news”“good tidings”等表达,但缺乏类似中文语境下将“捷报”凝练为固定词汇的传统。日语中对应的“捷報”发音为“せっぽう”(seppou),常出现在剑道比赛等武道活动总结中,折射出中日文化在礼仪性表达上的共通性。而在阿拉伯语体系里,胜利消息通常以诗歌形式传播,形成了独特的口头捷报传统,体现出东西方信息传播载体的差异性。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今天,捷报的内涵持续丰富演化。它既保留着传统的语义核心——对成功事件的宣告,又融入新媒体时代的社交传播属性。无论是企业高管在年度会议宣布盈利增长,还是个人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考研成功截图,皆属于现代捷报的新形态。理解这一词汇的多维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艺术传递正能量,构建积极向上的信息生态环境。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捷报的拼音和意思解释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