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所欣赏。它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具有典雅、精炼、优美的特点。对联,又
称之为楹联、楹贴。
我国最早出现的对联可追溯至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公元
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一副
春联。
相传,古代东海度塑山有一大桃树,桃树下住有神荼、郁垒二神。二神主管万鬼,每
遇有鬼作祟,他们即将其捆绑起来喂虎以保民安。于是,民间在春节时,为求太平、趋鬼
压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悬挂于左右门上,这就是“桃符”。这种
习俗先后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成书写联语的对联。据宋张
唐英《蜀梼杌》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但这种春联,在当时
还是写在宽一寸,长约七、八寸的桃木板上,仍称“桃符”。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朝,则把
“桃符”渐推广为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传旨,无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