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写作脑科学》 :清华学姐教你高效写作,效果秒杀99%的写作班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1:59:18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写作 写出 快速 长城 作者 文章

每到年末,我们公司都会组织对联有奖征集活动。因为擅长写对仗句,所以我很喜欢这个活动。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她三天写不出一个对联,而我一会就可以写出好几个,还特别工整?说实话,我以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最近读到《写作脑科学》这本书,才知道人类有一个认知偏差,由于大脑的系统1太懒了,所以我们会倾向认为押韵的东西就很有道理。而我恰好从小就喜欢读诗写诗,而“押韵”早已融入了我的日常写作,所以写对联才能信手拈来。

自媒体时代,写作要如何打动人心?在《写作脑科学:屠龙的高效写作指南》这本书中,脑科学家基于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告诉你普通新手如何快速成文的“葵花宝典”,同时还为你破译“怎样写别人才爱看”的秘密。翻烂这本书,听话照做,你也能写出好文章!

屠龙是谁?准确的说是屠龙的胭脂井是谁?其实就是本书作者的网名,作者真名叫杨滢,是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前顾问,是学而思培优前首席科学家,是TED演讲嘉宾,是未花一分钱,纯靠内容在微博上吸引了百万粉丝的脑科学博主。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曾经为写作头疼吗?”说实话,我自己真的从来没有写不出来的记忆,只有写出来自己不满意一直改的记忆。但是同一办公室的同事绞尽脑汁三天没写出一篇工作总结的样子,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如何迅速写出一篇文章?如何使得故事引人入胜?作者把这两个问题定义为“快速写作”和“宏观写作”。简单说,快速写作是指写得快;宏观写作是指有观点有故事;微观写作是指文字运用能力,比如善用修辞、文法精致等。

为了解决写作新手飞速成稿的问题,作者在书中第二章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快速写作的游戏:皮亚杰构建。简单说,就是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多个任务,逐一解决后,合成在一起,完成整个大任务。

这个方法,具体怎么应用于快速写作呢?作者为我们讲解示范了快速成文的五步法。本文仅做简单的描述和案例分享。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长城”,然后开始进行文章或者段落构建:

第一步:联想名词。比如与长城有关的名词有山峰、山谷、信号、战争等;

第二步,给名词搭配形容词,一定要最精准的形容词。比如:长城——绵延wan里,山峰——层峦叠嶂,山谷——郁郁葱葱,信号——重要、宝贵的,战争——残酷等;

第三步,引经据典与水到渠成,从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等中找到文章的立意。比如关于“长城”,有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在战争年代,信息很宝贵,传递信息很重要;

第四步,动词与画龙点睛,动词是句子的眼,越具体越生动,最好是能让人产生画面感。继续以“长城”为例,长城——蜿蜒——山峰,狼烟——传输——信号。

第五步,把上面的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材料,就可以得到一段意思较为具体的段落,或者文章。比如以“长城”为例:蜿蜒wan里的长城,蜿蜒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之上,也蛰伏于郁郁葱葱的山谷之中。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长城作为信号台和人工屏障,传递的是重要的信息与情报,作用十分重要。

经过以上的快速写作步骤梳理,以及示例讲解,相信对于很多无从下笔的写作新手来说,运用这个方法来写文章,能够非常容易且快速的从完成一个段落,经过刻意练习后,快速完成一篇文章。

书中除了快速构建成文五步法之外,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写作干货:

从大脑到宏观故事的构建,为我们分享了电影大师大卫·林奇的卡片故事创作法;

从脑科学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了大脑的特殊品味,以及大脑所喜欢的修辞方法;

在探索行文连贯与流畅的秘密的同时,让我们能写出大脑喜欢的故事;

最后用脑科学的原理,分析世界经典名篇,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经典经久不衰、打动人心的深层原理等等。

本文篇幅有限,不做过多内容剧透。如果你是学生想要写出好作文,或是策划想要写出好文案,或是编剧想要写出好剧本,或是电商想要写出好文案,你们想要的写作脑科学的原理与应用、写作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技巧,这本书中均有涉及,现学现用就能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现在是一个只要将写作与任意专业结合,就能打出“王炸”效果的时代。脑科学家杨滢做到了,她创作了这本《脑科学写作》,并在本书最后对读者留下了殷切的期盼。结尾这段话特别打动我,所以请允许我向作者致敬,摘抄这段话作为自己这篇书评的结尾:

最后,希望我的倾囊相授能给你们的内容常走插上腾飞的翅膀,希望以后,我的读者中能够产生伟大的作者,写出《哈利·波特》那样畅销全球的作品,写出《飞屋环游记》那样感人至深的作品。希望你们写的歌词能传唱,你们写的文章能被无数人转载,你们的文案能转化率直升。

希望你们,用这些原理,打动人心。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902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