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文化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以示祝贺。我喜爱书写春联,但很少创作。书写时都是参照书本上的春联。虽然也尝试编撰,但终因基础知识掌握得少,学习面窄,专业技能缺乏而无所收获。
自从2019年11月加入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学习后,我的春联写作有了一个转机。
布衣逐梦,对句吟诗,初心且唤春盈户;
铁耜耕畴,犁云播雨,汗水勤浇垄泛金。
这是2019年'联入家园,爱上乡村'全国楹联大赛中忝获三等奖的一副联。这是仅仅参加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学习交流群后,在曾老师的辅导下,获得的第一次大奖。打那以后,我便加入了跟曾老师学写征联第二期训练营的学习。
摇尾金猪,辞岁交班呈福态;
咬天玉鼠,开光接力秀灵姿。
这是2020年“金湘通杯”桃江春联创作大赛中获优秀奖的一副联。这是参加第二期训练营学习仅十天后写的,也是经曾老师的一对一指导获奖的。
这两副春联虽然获奖了,但我知道肯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我重点谈谈首届'**杯”全国春联大奖赛暨广水市第十届春联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对联的写作过程及体会。联文如下:
邀春同步还家,侧耳犹闻: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出外,回眸不舍:绿蚁红泥年味浓。
写这副联时,我想到曾老师说的话:我们在写联时,首先要选择联料然后再动笔写。我生活在湖北洪湖的一个小乡镇(大同湖农场),这里的大多数青壮年常在外务工。每年春节前,务工人员从全国四面八方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
由此入手,想到了他们回家时的心情。联想到了曾老师说的写春联要写出春和年的味道。于是便有了前面四稿:
第一稿
邀春同步还家,回首间,小桥流水乡音脆;
把爱装箱上路,凝眸处,鸭壮藕香年味浓。
第二稿
邀春同步还家,眺望间,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上路,凝神处,美酒佳肴年味浓。
第三稿
邀春同步还家,眺望间,小桥流水乡音脆;
把爱装箱上路,凝神处,绿蚁红泥年味浓。
第四稿
邀春同步还家,眺望间,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上路,凝神处,绿蚁红泥年味浓。
游子回家,人未到家,心已到家,听到家乡小桥流水的浓浓乡音,想到了团年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小桥流水”引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鸭壮藕香”地域化太重,我就改为更大众化的“美酒佳肴”。但“美酒佳肴”文字太普通,没有余味。我忽然想,既然上联用典,下联是否也可以用典呢?于是我满脑子搜索起来。此时已数九寒天,一阵寒风徐徐袭来,好像要下雪了。脑子里闪过雪花飞舞的幻觉。联想到雪,便想到了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于是便有了第三、四稿的“绿蚁红泥年味浓”。
发给曾老师看,他肯定第四稿非常不错,写出了在外游子回家过年的所见所闻,他特别喜欢“绿蚁红泥”,说营造出一家人喝酒热闹欢乐的氛围。他建议二分句加一个字,改为四言。为什么呢?他说中间用一个三言,感觉空间太逼仄,让人读来很压抑。
我想了下,写成第五稿:
邀春同步还家,侧耳如闻,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上路,凝眸似见,绿蚁红泥年味浓。
上联诉诸听觉,下联诉诸视觉,角度有变化。这是曾老师对学员特别强调过的。乡情和年味也表达出来了。我觉得很满意了。但老师还不满意。他说,上联写回家所闻,下联写回家所见,都是写回家。能否下联换一下,不写回家,写从春节浓厚气氛中重新收拾行囊外出打工呢?在曾老师的建议下,写成第六稿定稿:
邀春同步还家,侧耳犹闻,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出外,回眸不舍,绿蚁红泥年味浓。
曾老师这一改,意境不同了,上联是回家,下联写出外,还家和出外两种不同的心态跃然纸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画龙点睛的魔力了。
不过,我有一点疑问:“还家”能否对“出外”?他说可以,“外”这里是外地之意,名词。
我又问这副联投哪较好?因为我很少参加征联,没有多少经验。他说:“只要字数符合要求,春联征集赛事都可以尝试下。”我便把此联投到省内的赛事首届“**杯”全国春联大奖赛暨广水市第十届春联大赛,最终获得一等奖。
这次写联获奖经历,让我对春联写作有了三点体会:
第一,与其一次写十副,不如一副写十次。这是我们训练营和曾老师反复强调的;
第二,写春联要认真寻找联料,写出春的味道和年的味道;
第三,力争语意出新出彩。
学联路上,感恩有您:曾老师,辛苦了!借此机会,特作小诗一首《感恩曾老师教我写征联》:
梦笔生花苦咏诗,涂鸦磨墨志不移。
清涟仰仗源头水,行韵当尊一字师。
【点评】
曾老师提出了给初学者的六点建议。其中一点是用形象说话。让我们温习一下曾老师讲课相关内容:
对联虽然并非全部都是写景抒情(如格言联有些纯粹说理),需要形象,但鉴于不少学员的习作堆砌口号、缺少形象,我要特别建议用形象描绘景物、塑造人物。拿到一个题目,首先把口号标语一类的词语排除出笔下。什么样的是形象的词?从感觉角度来看,就是那些引起我们感官反应的词。比如诉诸视觉的颜色,诉诸听觉的声音,诉诸嗅觉的气味,等等。从词性角度来看,一是具象名词,通常构成诗歌的意象;二是动词、形容词,往往是炼字的重点。从修辞角度来看,就是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副对联是如何将以上内容学以致用做到用形象说话的。
邀春同步还家,侧耳犹闻,小桥流水乡音脆;
携爱装箱出外,回眸不舍,绿蚁红泥年味浓。
第一,从表达方式来看。此联运用了描写的手法。邀、携、侧耳、回眸是动作描写;小桥流水是景物描写;绿蚁红泥可以看作是场面描写,至少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场面。还有细节描写,如侧耳、回眸。
第二,从观察角度来看。此联有听觉,如流水、乡音;有视觉,如绿蚁红泥;有味觉,如年味。可谓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第三,从修辞手法来看。此联有拟人,如邀春同步、携爱装箱;有通感,如乡音脆。有引用,如小桥流水、绿蚁红泥。
第四,从遣词造句来看。此联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炼字。几个词炼得很生动形象,如动词邀、携,形容词脆。二是用典。用典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含义。如小桥流水,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可以让我们脑补“《天净沙秋思》中的游子思乡的意境。”绿蚁红泥”,同样只有四字,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问刘十九》中雪天喝酒其乐融融的场景。从这点来看,此联联料的选用非常成功。
在春联写作专题课中,我们讲到春联写作的四种味道:春的味道、年的味道、我的味道、联的味道。我们来看看这副春联有哪几种味道。
第一,有春的味道。邀春同步还家,有“春”字,写的是春运潮中游子归来的现实生活。
第二,有年的味道。绿蚁红泥年味浓,有“年”字,绿蚁红泥,也可以让人想到丰年腊酒的味道。
第三,有我的味道。如何理解对联中的我?有人狭隘地理解为必须是作者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性情、真实情感。但通过对大量优秀对联的考察,我发现远远不是这么一回事。正如此联,作者只是一个待在农村的农民,从来没有出外打过工。这里写的肯定不是其真实生活。在这首诗中我,只是一个打工者的代言人。正如古诗中大量的闺怨诗、宫体诗,诗中的我,并非作者。诗中的生活,也不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作者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视角、投射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正如这副春联,虽然写的似乎是别人(打工者)的生活,但分明有作者我的观察,有作者我的感悟,作者我的期盼。
第四,有联的味道。所谓联的味道,主要是指文学手法、文学语言。这在前面讲用形象说话时已经具体讲过。这里只强调一点,作者引用诗、曲中的语言“小桥流水”“绿蚁红泥”,这正是典型的文学性语言。正是因为作者深谙从古代诗词曲中选用形象性的语言,才避免了其他联作中常见的标语口号的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