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明代一幅对联:上下联一字不差,但很多人不解其中真意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3 8:34:42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读书 对联 不过 妻子 自己的

文|四季文史

徐渭画像

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庐陵曾经出土过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个铁十字架子,在这个架子上面有一副对联,这一副对联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

对联,又叫作对子、楹联,是汉语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艺术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后来,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对联的内容变得越发精妙,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对联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娱方式,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空间。所以,很多官员包括民间百姓在出对子上,都有着很丰富的内容和宽泛的题材。

不过,能出一副好对子,也确实不易。那么,你见过上下联一模一样的对子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对子就出自明朝徐渭(徐文长)之手。

剧照:徐渭

1521年,徐渭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趋于衰落的大家族。因其母亲为妾,所以徐渭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在年长自己三十多岁的哥哥徐淮家寄人篱下。

徐渭跟年长的哥哥自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此他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过徐渭很聪明,6岁开始就能读书,9岁开始写文,年纪轻轻就可以给人写写地契文书,临摹诗文的本事也是让人称奇。正因此,徐渭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即便家道中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徐渭的学业。不知不觉间,徐渭的文学水平逐渐精深。后来,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明朝名臣沈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 可见其才学。

徐渭20岁时中了秀才,不过,在此后的8次科考中,他始终未能中举,这也算是封建八股科举考试制度给徐渭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徐渭书法

徐渭才高八斗,不过接下来的20年他始终未能高中,直到他四十多岁时,还在忙着乡试。世上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为何非得走科举这条道路?徐渭最后想通了,他决定放弃科举考试。

有才的人到哪里都可以放光,虽然徐渭科考不成功,但他在绘画、戏曲、书法等方面厚积薄发、天分突出。虽然他无法通过科考进入仕途,不过他的才华还是吸引了属于他的伯乐。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抗倭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徐渭得到了浙闽总督胡宗宪的赏识,自此被招入幕府,充当幕僚。此后,他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展现。

徐渭很感激胡宗宪对自己的赏识和栽培,尤其对其积极抗击倭寇表示赞赏,尤其是在他的帮助下,胡宗宪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但徐渭非常反感胡宗宪亲近严嵩的举动,认为他是行事风格很难苟同。

嘉靖四十四年的时候,胡宗宪被捕入狱,徐阶由次辅擢升为首辅,成了仅次于皇帝的第二号人物。此时,胡宗宪的幕僚也陆陆续续遭到牵连,徐渭未能幸免。

剧照:胡宗宪

在狱中,他甚至将钉子钉到自己的耳朵里,想想都疼,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被救活了过来。据史料记载,徐渭在狱中曾多次尝试自杀。他为什么有这样出格的举动?

因念及父亲早亡、生母被赶、幼年悲惨、身负大才但屡试不中,最后倒插上门却又家破人亡,这样的人生遭际确实让人很悲凉,所以当他身陷囹圄时,他曾自杀9次未遂。也可能是狱中受到刺激,最后精神上也出现了恍惚,甚至怀疑妻子跟和尚有染。

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情史类略》记载,徐渭曾在杭州一寺庙游玩,但寺里的和尚却不怎么待见他,于是他心中忌恨,便暗中偷来一歌姬的鞋子,随后来到胡宗宪面前,说这鞋子是从寺庙一僧房发现的。

胡宗宪对徐渭深信不疑,当即抓来几个和尚兴师问罪,最后将他们在辕门口斩首示众。这件事也让他的心里产生阴影,对人对事开始胡乱猜忌。

有一天,徐渭出差几天回到家里,一进家门他便听到房间里传来阵阵打情骂俏的嬉笑声,他透过门缝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妻子正在和一个和尚在床上偷欢。徐渭推门而入,一怒之下用灯檠(qíng)将妻子刺死。

网络配图

徐渭因犯事深陷大狱,后来,若不是朋友从中帮忙,徐渭必死无疑。

整整7年,年过半百的徐渭出狱后恍然大悟,原来妻子偷欢之事乃子虚乌有,这一切都是他无故幻想罢了,妻子死于无辜,徐渭后悔不已。此后,他便深居简出,几乎不再与外人联系。不过,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徐渭变得正常起来,他开始仔细地揣摩书画艺术,并且完成了《周易》的注释工作。

网络配图

在此期间,他曾南下江南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因大家都十分欣赏徐渭的才情,所以他们经常邀请徐渭到家中做客,并在文学上相互学习和探讨。

徐渭精神状态为之改观,其心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豁达和开朗起来,虽然生活过得恬淡清静,不过其内心波澜不惊,不慕名利。生活拮据时,他可以拿自己的画作换取生活费。

徐渭的一生喜好读书,他也经常勉励儿子要好好学习。有一次,他给儿子写了一幅对子。这幅对子被后人称作“最懒”楹联,因为上下联长得一模一样: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这幅对子,本来是父亲勉励儿子好好读书的,可徐渭之子自始至终都未能参透其中深意。甚至觉得是父亲对自己的挖苦和嘲讽。

对子上下联一字不差,但在读音上却有很大变化。整幅对子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好是最适合读书的,可是却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等到年纪大了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可是身体已经支撑不了读书了。

故事画:古代劝学

对子通过声调的变化,给我们展示了字相同却意不同的显著变化,让人眼前一亮。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跟我们今天常说的一句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如此看来,徐渭劝学的心思可谓用心良苦。

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字的确是博大精深,若非如此,这幅对联也不会成为千古绝对,并流传至今。

徐渭一生学富五车,放荡不羁,虽然没有经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却也经历了一段宦海沉浮。他经历家道中落直至家破人亡,可谓命运多舛,为生活所迫,他最后竟然自杀9次,还面临2次牢狱之灾,精神一度崩溃时,还击杀了自己的妻子……

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一代才子徐渭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的人生的转折,生活也渐渐走上正轨。徐渭本来就涉猎甚广且满腹经纶,因一首“最懒”楹联,让他名声大噪,确实让人啧啧称奇。

网络配图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748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