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知多少?
〖基础部分〗
1
、【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
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
张之洞,陶然亭。
2
、【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
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
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
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
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
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
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
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
、【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
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
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
盛阶段:明清两代。
5
、【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
“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
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
“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
、【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
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
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
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
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
、【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