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帖、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字,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
明朝大画家、诗人唐伯虎就留下很多有关对联的佳话。比如唐伯虎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水车,两人来了兴致,祝枝山出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对: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两人这幅对联对仗工整,寓意巧妙,传诵一时。
而著名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也和唐伯虎对对联分不开。唐伯虎为了秋香,自愿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终日伴公子华文和华武读书。一次春游,华太师游兴正浓,看到园中满是蒲叶、桃树和葡萄,于是想考一考两个儿子,随口吟出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不但俩儿子傻脸了,就连师爷也对不出来。唐伯虎却对出: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本来再说完花的种类后唐伯虎也卡壳,但是突然看到随行的丫头中就有春香和秋香,于是灵机一动对出了对联。这个对联使得华太师注意到了这位才子,之后便让唐伯虎成为华文华武的老师,之后华太师为报答唐伯虎,便允许他选一个丫头为妻,唐伯虎如愿以偿得到了秋香。
而比起上文中单独出现的对联,我们在日常中接触到的古诗中,隐藏了更多的对联。从儿时人人都会朗诵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到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又或是《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眠"。有无数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朗朗上口的对联诗句。
这样的对联诗句都是同一位诗人所写,情感承接紧密,一方面突出诗人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表达诗人这一时刻的情感。但是在古诗中的对联,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古诗中只有上联,下联对不出来,比较著名的有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后市不少文人墨客跃跃欲试,想要对出此诗的下一句。对出下一句中比较著名的有北宋石延年对出的"月如无恨月常圆",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伟人对出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其实在我们熟悉的古诗中,还有一个对联诗句。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家应该也很熟悉,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晏殊除却诗人身份,在官运也是畅通无阻,曾官至宰相。尽管有人觉得晏殊的诗词题材十分有限,因为晏殊一生顺遂,少有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的苦难经历,也无经历过战争或是隐居这样别样的生活状态。
但晏殊的诗词却也是朗朗上口,代表了一类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没有其他诗人那样大彻大悟,也没有其他诗人那样字字戳心,但晏殊的诗词别具清丽,也蕴含着他独特的思考和表达。而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浣溪沙》就是这样。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就是对联诗句。据说晏殊写这首诗时邀请好友王琪去府上品茶,品茶期间看着晚春初夏时节的院子里,春花落败,随口吟出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却想不到下一句。于是求助王琪,王琪也不是个普通人,略加思考后便对出"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下联前四个字都是一个成语,而后跟着一物和状态,可谓是对仗工整。
然后我们再去看立意,如果说晏殊的上联有着晚春时节,百花落尽的无奈之感,让人觉得略有阴郁;那么王琪的下联就重新赋予了这个季节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得这首诗的基调从阴郁转向明朗,颇具哲理,让人觉得焕然一新。花开花落是自然界无法阻止的规律,看着满园春色,又看着满园落花,就在这份无奈难以疏解之时看到燕子又飞回院子里,仿佛是去年那只在院子里落巢的燕子,这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在经历这样心情的转换,便在园中独自徘徊,思绪飘向远方。
晏殊对好友王琪对出的下联十分满意,在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便将这对对联写入词中,创作出了《浣溪沙》,后来成为了初中必备古诗词之一。如今我们再来读古诗词,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不少对联诗句,在古诗中散发着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