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简介】王昌龄送别诗艺术特色分析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了近200首诗歌。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52首,约占四分之一。
第一,审美情趣超然。
审美趣味是诗人在一定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指导下做出的审美判断和选择。它体现在诗人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往往表现在主题、意象和情感表达的选择上。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一)形象继承了古人,但又独树一帜。
1.继承传统形象。古人用杨柳和浪漫的月亮来送别,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不舍。”在古代,“柳”因其谐音“柳”字,常用于离别。告别时,古人折柳以表去留之意。“月”因满月和残月而被赋予团圆和残缺的意象。满月代表团圆,月牙和残月自然代表分散和异地居住的人。而且在我看来,古人由于对太空的不了解,只凭肉眼看到,觉得月亮晶莹剔透,是一个高洁无尘的形象,所以喜欢拿月亮和别人比,尤其是和自己比。明月表明你超脱高贵,不受尘埃,在无人理解的时候自慰,明月理解。王昌龄的许多送别诗都选择了月亮的意象来表达离别之痛和分手之悲。比如《送别郭思仓》中有一句:“明月随好,春潮每晚深。”在这里,作者用明月来衬托自己内心的悲伤,用淮水的绿色来表示主人渴望与客人在一起,用明月和春潮来表达离别的悲伤。再比如桂林的那句“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月是千里之外”,送别任武。作者在这里以天下人同月为概念,说明了我们虽然身处异地,却依然在同一个月亮下。在这里,一方面“月”与“山”对称,另一方面“月有千里”显示了一个人的大度。千里之后依然在月光下,真是太大胆了。类似的意象还有:《山中送别庞十》中的蝉鸣月鸣、海中月色真、白马寺月色见东京与齐王子、巴陵寒江生风送别刘等。《送别柳十五郡》诗中有月色,《送别魏二》诗中有《潇湘月忆君》,《芙蓉客栈别辛剑二首》诗中有《静寂寒江明月心》,《送别窦七世》诗中有两次都是用“月”写的——《清江月色》鄂竹扬帆须早,江边明月留你。"还有《永别了太阳》《永别了皇宫》《月下渡江》《月下二乡何时了》《送崔随军陇西》等。说明王昌龄在选择对象上沿袭了古人的风格,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做了更深层次的努力,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对象来发泄和依附自己的感情,同时又善于组合意象。两个看似普通的形象,甚至一些互不相干的形象,一旦结合起来,就诞生了许多有趣的境界,让人深思。
2.不限于古诗中的意象。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出许多可用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心意。综合考察王昌龄的五十二首送别诗,有江、夜、山、水、大潮、松、蝉、云、海、船、庙、溪、太阳、雨、酒、虫、烟等。这里的河是冷河(明月之心在冷河),夜是寒夜(寒夜天白),水是流水(山河长在东),松是幽松(幽松松径小),蝉是寒蝉(蝉在月中嗥叫), 云是秋云(长江中秋的云起)和黄云(“江西黄云日出,黄云蓟门秋月藏”)。 微风牵着孤舟;像这样一个人坐着;楚客醉孤舟;流浪成孤舟;东南孤舟),庙是古庙(月光下见古庙),溪是石溪(石溪已乱),日是黄昏(夕阳空水云),雨是冷雨(别家萧条风雨寒),酒是广陵酒(广陵酒一尊)。每一种意象都不仅仅是意象本身那么简单,还附加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成为作者流露感情的工具。正是有了这种常见的意象和熟悉的景物,作者才附上了自己的情感,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却又流露出深沉的感情。他的离别之情是深沉的,强烈的,但一点也不夸张,让人感受到王昌龄在遥远时代离别的悲凉。
3.结合图像和感觉作为线索。作者善于组合意象,将非常普通的意象或两个几乎不相关的意象组合起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比如上面说的“海清月明真”,把“月”和“海”这两个不可逾越的意象结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海的辽阔、宽广、蔚蓝、波涛汹涌,可是月亮呢?明亮,晶莹,纯净,那么“海”和“月”放在一起,月亮的真实被海的纯净衬托,而月光更能衬托海的纯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诗句有了交织的场景,有了微妙的情感转换,不仅仅是说。再如《秋月与孤山对望》,依然采用“秋月”与“孤山”两个意象的组合,让人感觉山更加孤独,更加单纯,仿佛有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工具。作者把握住了,高超的审美趣味悠然而生,让人惊叹。尤其是“无声、冰冷、明亮、明亮、明亮、明亮”这句话,把“明月”和“心”联系在一起,用明月表现自己的心,用它的晶莹衬托自己的高贵情怀。不言而喻,用文字流露出自己的委屈和骄傲,不为谗言所累,不为世人所屈,更显示了作者的高心境和真情实感。
王昌龄的送别诗是基于对古人的继承。浩瀚的传统送别意象是他的靠山,意象的挖掘与组合是他傲立诗坛的根基。他以独特的或简单或复杂的意象,生动地表现自己的感情,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这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比拟的。
(二)真诚、自然、深刻
真正的文学是纯洁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洁的。古往今来,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断被人们传唱和歌颂。正是因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交融的真挚感情,才让人激动。那是一种纯粹的人性美,一种真正的友情美,真正的美是从不雕琢的。“送别朋友时,诗人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诚,把它变成一首永恒的绝唱。比如“洛阳亲友相问,玉壶里有块冰。“语言平铺直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它精炼而简洁,但简洁的语言在意义上并不简单。相反,这样简洁的语言却表达了深深的情意。作者用玉壶表现自己的情结,官感单薄。这样,它在无声中比在有声中更能表达讲述的美。
1.抒情真诚质朴,不做作。王的送别诗都是感伤的,感伤的,感人的,情景交融的,感人肺腑的。最有代表性的是《送窦琪》。全诗写道:“清江月色在邱琳身旁,波光映舟。鄂朱帆须早定,江边明月为你留。”前两句其实是描绘场景,渲染出一种清幽深远的环境氛围。明月当空空,银辉生机勃勃,秋高气爽,树木葱郁,清江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而呈现给诗人的,就是这样一种清澈宁静,宁静空明亮的状态。这时,朋友窦琦乘坐的小船离开了,诗人深情地凝视着“渐行渐远”的小船。一千种别离情怀,各种别离情怀都在这深情的“希望”中流露。后两句相互联想,表达了如胶似漆、相依相偎的深厚感情。都说朋友的独木舟一定要尽早出发,可是不想离开对方却又不得不离开。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理解我们悲伤的心情,留下来,万里拍照。朋友走了,却留下一轮明月;秋天是寒冷的,但它温暖了一颗真诚的心。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朴实的离别之思。
2.把告别作为雄心的标志。代表作有《芙蓉客栈与辛弃疾别》:“吴雨夜,寂寞送。洛阳亲友同,玉壶里一片冰。”这首诗是诗人贬谪江宁(今江苏南京)期间,送好友辛健回洛阳时所作。前两句画景点。大雨滂沱,夜色茫茫,初山独立,境界悲凉开阔。悲伤,衬托离别的深情;开放,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后两句抒情,问友,语重心长;答亲友,以诚相待。当你回到洛阳,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戚朋友。如果他们问我对我的惩罚,请告诉他们,我还是我。我纯洁如冰,兴趣爱好不会变。言语清高不屈,君子之间有雅量无私。一句“玉壶寒心”的比喻,写下了所有的深情不渝的友情,写下了所有的光明磊落的操守!
第二,艺术表现手法随情感而变。
王昌龄的诗在古代受到很多文人的推崇,比如:“一个少年才貌双全,声情并茂,歌声疏离”。[1]
1.或直接表达心意或借景抒情。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在抒情时,有的直接抒情,有的用情景抒情,有的用比喻。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有各种各样的技巧。
首先,好朋友分开了,彼此离得很深,再深的亲情友情也不是不愉快的。王昌龄的送别诗很多都是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如《送胡大》说“荆门不忍别离,匡乃孝在向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诗中直言“不忍分离”,表达了作者无法接受这种分离的痛苦,直抒胸臆,毫不掩饰。类似这首诗《送别狄宗衡》中说,“送别你家满是愁,你悔空度凉天。”坦诚的说你内心充满了悲伤,没有任何含蓄的隐瞒,表达的淋漓尽致。此外还有“送木奉御”等等。
其次,王昌龄的送别诗比较抒情,如“送别郭思仓”,“映水碧于栅,留骑手心”。明月当空,春潮夜夜深。“作者以淮水之绿表达主人对宾客的眷恋之情,以明月春潮的离别之悲,以环境入手,让周围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思念。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居多。最著名的是《芙蓉客栈与辛弃疾别离二首》。芙蓉楼是润州丹阳西北楼,王长龄当时是江宁丞。诗:昨夜吴故里来了铺天盖地的冷雨;天亮后,送走朋友,我看到江北的远山,显出一副落寞的样子。这是感情和场景的交融。然后诗人没有讲述离别,只是说他的心纯洁得像玉壶里的冰,没有被世俗所污染。”《玉壶》是南宋诗人鲍照《白头咏》的经典之作:“直如珠串,清如玉壶冰。“在这里,我用它的一句话来暗示,我无意为官,我要藐视名利,坚守远大理想。黄树灿道:“上两句是说打发时间,下两句是说打发。我的心是干净的,也是干净的,但我可以干净。这个谣言是邵伯& lsquo小心& rsquo或者有所作为。又如《芙蓉客栈与辛健别离二首》:“丹阳南秋海阴,丹阳北云深。送别高楼不能醉,孤独而明亮。“就从《秋海阴》《楚雪深》开始吧,把场面搞得风生水起。第三句话是题目:高楼送客,道别,伤感,酒未尽兴。句末,景是景:冷河无声,惆怅如滔滔不绝;明月照,友情如明月般纯洁。全诗和场景的结合是必须的。
最后,作者喜欢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送别李十五,送别窦七,送别李十二,巴陵等。,把作者的心情和心理与一些能够代表作者心情的外界事物进行比较,得出一个奇妙的结果。《离司马太守》中有一句“黄鹤青云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