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诗-古诗-诗句-诗文-【《望庐山瀑布》古诗】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7 0:19:12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瀑布 庐山 学生 感受 教学 发现

【望庐山瀑布古诗】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了一首古诗“睡在山寺”(贝奇)。这首诗是谁写的?你抓到哪个字写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紧盯题目,拓展想象,想象力丰富,气魄恢宏)。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

第二,紧跟醒目的单词和句子

(1)抓住题目,引导发现:学生能否用“王”构词?(向前看,看,抬头……)请仔细阅读题目,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二)学生自己阅读题目,探索发现。

【发现1】:主语中的希望是指遥远的希望。(或者向前看...)

[独立研究]:

1.你能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吗?

2.自学课文,品味文字,找出原因。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1)朗读:朗读单词的正确读音,朗读全诗。

(2)我想:这首诗大致是什么意思。

(3)查找:找出相关的词。

(4)品味:品味文字的意义。

3.交流点评:重点通读全诗,理解“从远处看”的含义,大致讲述诗人所见,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发现二】:诗人李白游庐山。(指导写作室)

[独立研究]:

1.根据平时的课外积累,说说庐山的情况。

2.再读课文,想象庐山的特点。

3.观看庐山的光盘,进一步感受庐山的情况。

(光盘中的英文: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部。庐山的山峰重叠在一起,非常壮观。其中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的雾气,像是香炉在烧香,所以得名香炉峰。

4.仔细读诗的第一行,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描绘的意境。(日:太阳,命:升起,烟:云。)

【发现三】:诗人李白看到了庐山的瀑布。

[独立研究]:

1.仔细阅读古诗,想象庐山瀑布的特点。

2.观看多媒体课件(静态视觉),直观感受,品味“挂在川前”的含义。(悬挂:表现瀑布垂直下降,变成静止状态,形象地表现了“远处”倾泻瀑布的状态,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神奇的赞叹。川:河的意思

3.再看一遍多媒体课件(动态特写),体验瀑布顺山而下的动人场景。

4.仔细读第三、四行,品味“飞起”、“三千尺”、“九天”的含义。

(《飞》突出了流动的迅速和急迫,《三千尺》写出了瀑布的高度和长度,《九天》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高度和长度,真正写出了瀑布的新奇和雄伟。)

5.默读全诗,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古诗词的意思。

6.轻声背诵这首诗,想象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交换意见。

(1)谁能用“啊——————————”这种句式来表达你对庐山瀑布的印象?你可以用各种形式说出你的理由。比如画一幅画,表演出来,说出来。

(2)这时你想对李白说什么?

(3)再读一遍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A.阅读:读出情绪、节奏和重音。

B.说:告诉我您这样阅读的原因。

C.讨论:点评阅读方法,注意节奏、速度、重音,读出诗的美。

d、悟:诗的回味,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的整体感受。

e、吟诵:读出你的感受。节奏和重音可以这样处理:(仅供学生参考)

阳光/香炉/紫烟,

看瀑布/挂在河边。

直线下降/三千英尺,

疑似银河/坠九天。(轻读最后一句)

三,迁移学习方法,感受创新

1.学生想成为李白吗?这里请小李白模仿老李白写诗的方法,观察教室前的花坛,写一首诗(可以看视频,也可以站在座位上透过窗户观察)。

2.学生们尝试一下。

3.评价学生练习,再次欣赏《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精妙用词。

(1)学生自己读诗,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再次欣赏诗句,体会“命、悬、飞、落”等词语的妙用,进一步明确这些词语是围绕着题目写的。

(2)再读课文,品味诗句之美。

(3)根据评价结果,自我纠正,注意从题目入手,借景抒情,抒发真情实感。

第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你从今天的课上发现了什么?

5.家庭作业:

按照本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个场景,然后练习写一首诗。

[一般评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欣赏文中关键单词和短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本着这一思路,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评词析句,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说诗、思意、画图、读诗、写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体会庐山瀑布之美。他们能体会到庐山瀑布的美,体会到作者对文字的妙用,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积累语言,在实践中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紧紧扣住问题,从问题入手,自己读感受,适时跳出问题,走向生活,最后回归问题,提升感受,引导学生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来回穿梭,使古诗词教学生动有趣。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118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