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首诗的体会(十九)陈子昂唐诗赏析
三十八首感人的诗
九十九
圣人不为己,忧在元元。
黄的房子不是姚的主意,但姚的平台是安全的。
我闻到了西化的味道,我很干净。
穷金镶玉,雕如雕像。
云山尽,瑶土朱翠恼。
幽灵还不能工作,但人力可以生存。
愚妄人的自夸使他疲倦,智慧人的道路使他昏厥。
[欣赏]
武则天在位期间,大肆掠夺百姓财富,在全国大规模修建佛寺。佛教寺庙比宫殿大。拜佛工程兴起后,每天要奴役数万人,国库枯竭,百姓苦不堪言。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情不自禁地直指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佛耗民的荒唐行径,犹如一场声讨弊政的运动。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讨论时代的弊端。与诗人多次呈献给武则天批评国事得失的奏折大相径庭。虽然它谈论的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但它不同于处理陈奇事务的一般政治文件。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理论,而且首先是诗歌,是诗歌和政治理论的结合。
四句开头引用了懦夫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了武则天惹事生非、扰民的行为。用古代“仁慈”的君主来讽刺现在行为不端的君主,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使用的传统手法。因此,陈子昂在开篇就为全诗做了明确的表述:古代的道德君主从不为自己谋利,而是处处关心和帮助善良的老百姓。
然后,三四句引出古代著名圣贤、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诗人以真挚而激烈的语气向同时代的最高统治者诉说:姚一向以节俭著称,坐雅车绝非其愿;你,周皇帝,本该下大力气不学万世称颂的圣君尧。你是否还在效仿亡国之君商纣王,大肆修建瑶台?这里介绍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性的事物(“桃花坞”、“瑶台”),避免枯燥的直接推理。因此,讨论生动而富有感情,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我闻到了西化的味道,我是干净的。金玉不佳怎么了?”诗人引用佛教清净慈悲的教义,指出崇佛者金玉贫,盖楼毁人,恰恰违背了佛教的初衷。在这里,“子之矛击子之盾”理直气壮地否定了当事人为自己辩护的借口。武则天代表皇帝李建立了武周政权。她上台后,急于欺骗民众的心,让他们相信大周就是“天命”。于是奸夫趁机起身,爱上了她,伪造了符箓的占卜,宣称此女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此后,修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陈子昂对此进行了反驳:来自西方的佛教主要是纯粹的慈悲,越是纯粹,越显示出佛道的尊严;为什么自称拜佛的人反而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造像修建寺庙,作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来供奉爱清净的佛?这是全诗第二个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更有力度。如果说前面的反问还算有说服力,那么这个反问就完全是义愤填膺了。这一暴行暴露了拜佛者的虚伪。“无奈”这个词太厉害了,对方根本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筑山林尽,姚朱青累”充分描绘了新建佛寺规模之宏大,布局之豪华,做工之严谨。
为了建造巍峨的庙宇和寺院,山林被砍伐殆尽,民间的珍珠宝藏被搜刮一空,为了做出灿烂的图案,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苦难!这里只写建筑的巨大成本,把人民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接下来的那句“鬼功尚未可为,人力可安生存”,还是对偶,只是从现实变成了虚无,从之前的描述变成了讨论。似乎连鬼神都难以建造这些宏伟精巧的工程。人们怎么能建造它们呢?言下之意是:这些消耗了多少人的血汗和生命!这是浩繁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个反问。这个反问从第一次劝说,第二次申斥上升到一个愤怒的指责。诗的最后两句:“夸大愚蠢使你疲倦,吹嘘智慧使你昏厥”是对统治者的警告,向“愚人”吹嘘宗教排场,会造成无穷后患;玩弄巧妙的结果,白白浪费了人和钱,让政治更加混乱。这个结局写在正面,大方,有说服力。对混乱的“道”进行批判,以呼应古代圣人开篇所唱的“道”,使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 ~ 700),唐代作家。于波,子洲(今四川)射洪人。小任侠。广斋进士,上书政事,武则天褒扬,拜吾台正言,拾舍利于右。后人称为陈十一。敢于陈述时代的弊端。曾随吴友仪征契丹。被免职后回到家乡,被段建诬告,下狱,急怒而死。诗中引用汉魏人物,强调升官发财,反对柔奢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伯宇的收藏品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