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棒! ”赛后,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只发了这三个字,配了一张现场照片。 底下网友瞬间刷屏:“红姐是真的棒! ”“这自信,爱了爱了! ”
可谁能想到,这块金牌背后,是她183天的煎熬。 五天多月没比赛,身高窜了17厘米,体重涨了10公斤,旧伤反复发作,网上还有人唱衰说她“该退役了”。 她这次复出,和新搭档王伟莹仅仅配合了三周,就在女双10米台决赛上顶住了上海队陈芋汐/掌敏洁的强势挑战,三轮动作一轮比一轮稳,以0.9分的微弱优势赢了回来。 比赛结束时,她和王伟莹紧紧抱在一起。
这次在广东奥体中心
全红婵背包上依旧挂着她最爱的那串小乌龟玩偶。 赛前热身时,她看起来挺轻松,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几个月她过得一点都不容易。 5月初打完世界杯超级总决赛后,她就因为脚踝滑膜炎、腰椎间盘膨出这些老伤,不得不退出后面的选拔赛。 发育关是每个女子跳台运动员都要面对的大坎,对她来说更是如此。 身高从1米43长到1米6,体重从38公斤加到48公斤,这意味着空中转体时得用更大的力气,控制身体姿态也难多了。 为了控制体重,她每天得测好几次体重,吃的喝的都得严格过秤,计量单位精确到“克”。 有时候旧伤疼得厉害,晚上都睡不好。
团队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康复和训练计划
前期主要在水里进行训练,减轻关节负担,慢慢找回落水的感觉。 到了8月份,开始用上3D动作捕捉这类高科技手段来辅助调整技术动作。 就连食谱也是AI根据她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制的。 9月30日,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训练视频,那个熟悉的“水花消失术”又回来了,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久违的跳水”、“看起来恢复得不错”。
比赛那天,女双10米台决赛是团体赛的压轴项目。 全红婵和王伟莹这套新组合,面对的是经验丰富的陈芋汐和掌敏洁。 第一跳107B(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两人同步性就做得很好,拿了76.50分,只领先对手0.9分。 第二跳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两人在起跳高度上有点细微的偏差,还是拿到了78.72分,和上海组合一模一样,总成绩继续保持微弱领先。 关键的第三跳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两人彻底放开了,起跳、翻腾、入水,几乎像照镜子一样同步,水花也压得漂亮,拿到了80.64分的高分。 尽管陈芋汐/掌敏洁也同样出色地完成了这个动作,拿到了相同的分数,因为前两轮的微小差距,最终还是以0.9分之差屈居亚军。 这场对决,从开始到结束,分差都没超过1分,真是针尖对麦芒。
广东队最终以2369.80分成功卫冕女子团体冠军
领先第二名四川队141.37分。 除了全红婵/王伟莹在双人10米台夺冠,陈艺文/林珊在双人3米板中也获得第一名,王伟莹在单人10米台、陈艺文在单人3米板也都发挥出色。 颁奖仪式结束后,全红婵特别开心,跑到看台边和观众互动,粉丝们纷纷把准备好的玩偶(尤其是她喜欢的乌龟玩偶)扔给她,她满场跑着接,捡娃娃捡到手软,那场面特别欢乐。
这次复出
团队为了保护她,只让她参加了双人项目,没报单人。 这枚金牌是她复出后的首个冠军,也是她个人第三枚全运会金牌,这让她与陈肖霞、张家齐并列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最多的女子跳台选手之一。 除了训练和比赛,全红婵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 今年9月,她正式成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学院院长是苏炳添。 学院为像她这样的优秀运动员设计了“二沙精英班”的新型培养模式,会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案。 在迎新活动上,她还送给学院一件自己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