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整整一百五十多天。
当聚光灯再次追上那个瘦小的身影,当她从十米高台纵身跃下,像一枚精准的针,悄无声息地刺入水中,整个世界仿佛都屏住了呼吸。
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花。
冠军。
是的,那个我们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全红婵,回来了。
11月2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赛场,当全红婵与搭档王伟莹站上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最高领奖台时,一切的等待与担忧,似乎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赛后,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三个字:“我真棒。”
没有长篇大论的感言,没有官方客套的感谢,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直白甚至有点孩子气的自我肯定。
底下,她还不好意思地补了一张现场图,配文:“拍得不好,请原谅。”
就是这句“我真棒”,让无数关注她的人瞬间破防。
因为只有真正关心她的人才知道,为了这句“真棒”,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时间拨回到五个月前,5月初的北京,世界杯超级总决赛。
那是我们一次在赛场上见到她。
在那之后,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接下来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她人到了赛场,却最终因伤退赛。
世锦赛的大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
流言四起。
那个曾经用“水花消失术”震惊世界的跳水天才,那个在东京奥运会上三跳满分、一战封神的小女孩,去哪了?
是伤病?
是状态下滑?
还是……遇到了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都闻之色变的“天敌”——发育关?
答案,远比想象中更残酷。
远离赛场的日子,对全红婵而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这场战争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不是伤病,而是她自己的身体。
体重,成了悬在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跳水这项对身体形态要求极致严苛的运动来说,体重的毫厘之差,足以在空中谬以千里。
为了控制住因身体发育带来的体重增长,一场近乎苛刻的“减肥计划”在广东队内部悄然展开。
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少吃多动简单。
据队内人士透露,备战全运会的日子里,全红婵每天都要进行多次体重测量。
注意,是“多次”。
这意味着,早起要称,训练前要称,训练后要称,吃饭前可能也要称。
教练组为她制定的计划,其计量单位,甚至精确到了“克”。
几十克,也许就是一小口水,一小块水果的重量。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正值成长期的16岁少女,在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消耗了大量能量之后,面对的不是丰盛的饭菜,而是一个冰冷、数字精确到小数点的体重秤。
她需要对抗的,是身体最本能的饥饿感,是成长最自然的规律。
这其中的艰难与煎熬,非亲历者不能体会。这需要的,是超越年龄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还好,她挺过来了。
9月30日,在“消失”了许久之后,全红婵的社交媒体突然更新了一段训练视频。
视频里,她站在熟悉的十米台上,起跳、翻腾、入水,动作干净利落,那久违的“水花消失术”重现江湖。
评论区瞬间被点燃了。
“啊啊啊!久违的跳水!我的婵妹回来了!”
“看这个身形,看这个状态,恢复得太好了!鬼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这才是王者归来!那些质疑她的人可以闭嘴了!”
粉丝们的激动,源于长久等待后的欣喜,更源于对她战胜困境的敬佩。
所以,当我们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再次看到那个身形轻盈、眼神坚定的全红婵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复出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战士。
她和搭档王伟莹的每一次起跳,都稳如磐石;每一次同步,都宛如一人。
最终,那块金牌,是对她过去五个月所有汗水、泪水,以及与几十克体重反复拉锯的最好奖赏。
所以,那句“我真棒”,不是骄傲,而是释放。
是一个小女孩在扛过所有压力后,对自己最真诚的嘉奖。
她有资格,也应该对自己说出这三个字。
故事还没有结束。
11月6日上午,全红婵还将再次出战,这一次是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单项决赛。
对于她和所有喜爱她的人来说,这又将是一场新的考验和期待。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个能够把体重控制到“克”的女孩,那个在沉寂五个月后依然能用完美表现宣告回归的女孩,她的内心,早已拥有了远超同龄人的“大心脏”。
从东京的惊艳世界,到的负重前行,全红婵正在经历一个天才少女走向成熟女王的必经之路。
这条路布满荆棘,却也通往更广阔的天空。
加油,婵妹!你,是真的棒!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