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发表预言,称5年后传统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人类沟通和信息获取方式会根本性转变。
该预言并非要人类回归无科技时代,而是推翻“硬件(手机)+软件(App)”交互逻辑。马斯克终极目标是用Neuralink脑机接口跳过中介,电极植入大脑皮层后,思维能直接调用数据、下达指令,无需触屏点击、语音唤醒等操作。如订机票、导航无需打开对应App。目前Neuralink已完成两名人类受试者脑机植入手术,一名失明患者能通过脑机接口“看见”简单图像,未来脑机还将支持“思维共享”“记忆存储”。他曾计划推特斯拉手机Model π,现改口“无手机”,是战略迭代,认为手机是“过渡性中介”,脑机接口才是“终极交互方案”。
实现“思维调用全球信息”需星链卫星提供无死角网络支持,当前手机依赖基站,星链能让脑机接口在任何地方联网;还需特斯拉车机、智能家居与脑机联动,如上车思维调座椅角度,回家脑机触发灯光模式。
技术层面:当前脑机接口处于“医疗辅助”阶段,实现“日常信息交互”需解决电极安全性(长期植入是否损伤大脑)、信号精度(准确识别复杂思维)、成本控制(当前手术费用高达百万美元)等难题,5年时间较仓促。
用户习惯:手机不只是工具,承载情感,如睡前刷短视频、用相机App记录生活等体验难被脑机接口替代。
行业发展规律:移动互联网普及用了近10年,脑机交互涉及多领域,成熟周期更长。
隐私与伦理:AI读取脑电波可能导致隐私终结;富人先接入脑机接口或加剧数字鸿沟;AI主导一切或让人类丧失主体性。
即便预言难以5年实现,也带来改变,如AI助手可帮订酒店、写文案,部分智能手表支持“脑电监测”,减少了交互中介,削弱了手机“不可替代性”。其预言或推动脑机接口从“医疗边缘技术”成“大众关注焦点”。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