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热点)-机器人牵机器狗遛弯惊呆路人!智能时代的情感替代与伦理困境

 2025-11-07  阅读 1  评论 0

摘要:街头,一位身着冲锋衣的大哥看到机器人牵着机器狗遛弯,当场愣住,反复揉眼:“这机器狗比我家金毛还听话?”10月31日,一段充满科幻感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中,一个人形机器人稳稳牵着一只四足机器狗走上马路,动作连贯自然,就

街头,一位身着冲锋衣的大哥看到机器人牵着机器狗遛弯,当场愣住,反复揉眼:“这机器狗比我家金毛还听话?”

10月31日,一段充满科幻感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中,一个人形机器人稳稳牵着一只四足机器狗走上马路,动作连贯自然,就像普通人牵着宠物散步一样。这场看似简单的“遛弯”背后,隐藏着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故事。

这已不是机器人“遛”机器狗第一次引发关注。从全球最长猫道上的行走挑战,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精彩展示,再到的街头漫步,机器人正以惊人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生活。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街头的跨越

机器人牵机器狗遛弯的场景看似简单,实则是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所谓具身智能,就是给人工智能配上物理“身体”,让它能与现实世界互动,并在互动中不断学习进步。

今年6月,燕矶长江大桥的世界最长猫道上,国产人形机器人已经展示了惊人的能力。猫道最高点达184米,相当于61层楼高,且猫道是柔性非铺装路面,加上高空强风导致的晃动,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自平衡能力是巨大挑战。

机器人研制方飞阔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刘炳政透露,为应对这些挑战,研制团队强化了环境感知和运动平衡控制算法,升级了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雷达和高容量的电池模组。

到10月的街头场景中,机器人已能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导航,实时避让行人、车辆;机器狗则搭载压力传感器,能根据牵引力度调整步频。当遇到台阶时,机器人甚至会自动切换为“助力模式”,通过髋关节电机输出额外扭矩,帮助机器狗完成攀爬。

场景延伸:从工业应用到生活陪伴

机器人“遛”机器狗并非简单的技术炫技,其背后是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生活场景渗透的大趋势。

在工业领域,中交二航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技术负责人罗航展望了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未来机器人有望替代部分人工参与架桥工程。比如在主缆架设过程中,需要一名索股牵引随行人员始终跟随主缆在猫道上来回作业,一天可能要走30公里。借助机器人完成这个作业,将大大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在生活场景中,机械宠物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情感寄托。数据显示,宇树科技机器狗全球市占率达67%,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激增210%,其中C端用户占比从8%跃升至34%。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的科技园区、商业中心,已成为机械宠物“首测地”。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72岁的独居老人陈建国已与机器狗“小黑”相伴8个月:“它每天提醒我吃药,陪我散步,比儿子还准时。”

而上海张江科学城的程序员李然,则让机器人承担了遛真狗的任务:“我家边牧现在把机器狗当‘头狗’,每天追着它跑三公里。”

AI宠物抢食孤独经济

机器人遛机器狗的背后,是蓬勃发展的AI宠物市场,它们正成为猫狗等生物宠物的“平替”。

北京萌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周玉黍分析,相比于猫狗,AI宠物允许人们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前提下,获得相对简易的情感陪伴。这里所指的成本不仅是购买成本,更多是指照顾生物宠物时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麻烦。

AI宠物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渴望——被关心、被理解、被依恋。在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环境中,孤独感和情感缺失让许多人更渴望这种稳定的情绪回应。

一位把AI宠物当“知心朋友”的李小姐分享道,当她受委屈情绪低落时,AI宠物仿佛察觉到了,笨拙地“讨好”道:“听我唱首歌吧。”李小姐把宠物捧在手心,听着它软软的叫声、感受它轻微的震动,“那一刻,心确实被暖到”。

然而,这种满足往往是虚拟的,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薛艺警告:“长久依赖科技作为‘孤独的解药’,可能让人丧失与他人建立深层连接的能力,陷入‘更深的孤独’。”

争议与挑战:技术狂欢下的冷思考

随着机器宠物的普及,争议也随之而来。8月10日,四川成都街头曾上演“机器狗遛真狗”的闹剧:一只柯基被机器狗牵引时,因对方“无生命体征”触发抗拒本能,当场躺地“罢工”。

宠物行为学家王芳分析:“犬类通过气味、体温感知同伴,机械宠物的‘完美表现’反而会引发焦虑。”

更深层的争议在于情感替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机械宠物无法替代真实陪伴”,28%的年轻人则表示“愿意用机械宠物填补情感空缺”。

这种分歧在老龄化社会中尤为尖锐: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3.2亿,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超50%,机械宠物究竟是“孤独解药”还是“情感替代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提醒:“技术可以模拟行为,却无法复制生命的温度。当机器人开始承担陪伴职责,我们需要警惕‘技术异化’——人类是否在逃避真实的情感联结?”

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10月30日上海街头测试中,一台机器人因算法误判撞上消防栓,导致机器狗外壳碎裂。工信部《家用机器人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显示,当前机械宠物故障率仍达0.7%,是传统家电的3倍。

未来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争议不断,资本已用真金白银投票。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70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机械宠物占比从3%跃升至12%。

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预计售价1.8万美元,亚马逊Astro家用机器人出货量突破50万台,宇树科技则宣布投入20亿元建设“机器人社区”,计划三年内部署100万台机械宠物。

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指出:“当机器人能遛狗、做饭、陪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社会规则的重构——从隐私保护到责任认定,从伦理边界到就业冲击。”

随着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企业也希望通过这类新奇场景吸引公众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具身智能产品。

街头遛弯其实也是一种技术测试和数据采集的方式,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和人类的互动不断优化性能。

在深圳南山区,95后工程师林浩的“机器人家庭”已初具雏形:人形机器人负责家务,机器狗陪伴孩子,无人机自动采购生活用品。“这不是偷懒,而是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他说。

而在重庆山区的养老院,机械宠物正成为“沉默的护理员”。它们不会厌倦重复的对话,不会因疲惫而疏忽,却也永远无法给予一个真实的拥抱。

技术终将进步,但如何在拥抱技术可能性的守护人性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611708.html

管理员

  • 内容61250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09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