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热点)-机器人牵机器狗遛弯把大爷看懵了,技术前行勿忘监管

 2025-11-07  阅读 1  评论 0

摘要:上海徐汇滨江,一位老人驻足凝视:一个人形机器人牵着机器狗缓步前行,像极了未来世界的主仆散步。路人纷纷拍照,笑声中带着惊奇。可镜头一转,机器狗眼中的世界正在被实时回传——你的脸,可能已被它扫描。这并非科幻片场,而是真实发生的公开测试。机器人与机器狗协同行走,验证动态抓握与环境响应能力。但比技术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数据流动:摄像头全天

上海徐汇滨江,一位老人驻足凝视:一个人形机器人牵着机器狗缓步前行,像极了未来世界的主仆散步。路人纷纷拍照,笑声中带着惊奇。可镜头一转,机器狗眼中的世界正在被实时回传——你的脸,可能已被它扫描。

这并非科幻片场,而是真实发生的公开测试。机器人与机器狗协同行走,验证动态抓握与环境响应能力。但比技术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数据流动:摄像头全天候采集街景,行人面孔、行为轨迹、甚至体温,正源源不断地传入后台系统。我们正步入一个“被观看却不知被记录”的时代。

当前主流机器狗普遍搭载360度全景、红外、可见光等多类摄像头,配合5G网络将数据实时回传至云端。它们能识别违章停车、监测电缆温度,也能捕捉人脸与行为模式。扬州海关用其巡检货柜,雄安新区靠它排查电力隐患。技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所有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盲区——数据隐私规则集体缺位。

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图像采集必须“为公共安全所必需”,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现实中却鲜有企业主动公示数据处理政策。谁在看这些画面?保存多久?是否用于训练AI模型?公众一无所知。更危险的是,若设备被用于商业宣传或用户画像分析,却未获单独同意,已涉嫌违法。

有人辩称,这与商场监控无异。但机器狗不同:它会移动、能逼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一个可行走的摄像头,比固定探头更具侵入性。现行《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虽要求视频保存不超过30日,且不得用于非公共目的,但对新型智能体的适用边界仍模糊。监管跑不过技术创新,风险正在累积。

技术不该以牺牲隐私为代价。企业必须主动公开数据采集范围与处理规则,像发布产品说明书一样透明。政府应推动制定机器狗等智能体的专项管理标准,明确禁止人脸识别滥用,强制设置可识别的“数据采集警示灯”。普通人也需觉醒:面对移动摄像头,学会侧脸、遮挡、远离,是数字时代的基本自保技能。

当机器开始遛狗,人类更要牵紧权利的绳索。技术可以前行,但不能在无人监督的路上狂奔。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611674.html

管理员

  • 内容61197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497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