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一组肌肉线条凌厉的健身照引爆社交平台。
照片中的男人胸肌饱满、腹肌如刀刻,与半年前某部电影路透中身形臃肿的“路人”判若两人。
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是47岁的身材? ”“内娱男星请按这个标准卷! ”
这组照片的主人,正是黄晓明。
他配文称:“前两张是角色需要,后两张留给日常的自己。 ”
短短一句话,揭开了一个演员为戏“毁容式”付出的冰山一角:增肥50斤后再暴瘦,只为了在大银幕上彻底“消失”。
一、角色至上:当身体成为表演工具
在电影《阳光俱乐部》中,黄晓明饰演一位残障人士。
为了贴近角色,他吞下大量高热量食物,任由体重飙升至180斤。
双颊圆润、步履蹒跚的片场照流出时,网友甚至没认出这是昔日“内娱颜霸”。
疯狂的是杀青后的“变形记”。
一个月内,他每天仅靠苦瓜汁、西红柿胡萝卜汁续命,硬生生甩掉15公斤。
工作室公布的减肥食谱里,果蔬汁的绿色浓稠到让人反胃。
“那段时间浑身发冷,情绪抑郁,但反而更接近角色状态。 ”他在采访中轻描淡写。
这种“自毁式敬业”早有伏笔。
拍摄《中国合伙人》时他减重30斤,演活落魄青年的嶙峋感;
《戴假发的人》里增肥20斤,只为塑造油腻中年司机的松弛肚腩。
网友戏称他的身材是“剧抛式”:演一部戏,换一具身体。
二、极端付出的两面性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的奖杯,似乎印证了这种牺牲的价值。
颁奖词写道:“他让观众忘记黄晓明,只记住角色。 ”
业内导演更直言:“能彻底摧毁外形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戏疯子。 ”
医学专家泼来冷水。
中国医学科学院叶霈智医生指出:极端节食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崩塌。
“肠胃脆弱者可能引发炎症,甚至诱发胆结石。 ”
此前尹正曾爆料,黄晓明拍戏杀青时“瘦到脱相,精神恍惚”。
贾玲为电影减重100斤后,也被曝出现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等问题。
网友的立场割裂成两派。
“这才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内娱流量明星脸红吗? ”
“拿命换奖杯? 建议查查团队有没有买工伤保险。 ”
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我们夸赞‘敬业’时,到底在夸赞艺术,还是在歌颂苦难? ”
三、中年男星的生存焦虑
黄晓明的腹肌照下,一条调侃获得5万点赞:
“47岁还能碾压小鲜肉,让隔壁啤酒肚老公情何以堪? ”
这背后折射出中年男星残酷的生存法则:
发福被嘲“油腻”,瘦身又被嫌“卷年龄焦虑”。
秦昊在《漫长的季节》里增肥20斤演活下岗工人,杀青后却要为新剧一个月暴瘦20斤,脸型瘦成倒三角。
他在采访中苦笑:“演员就是橡皮人,随时准备被角色捏扁搓圆。 ”
网友的关注点往往跑偏。
黄晓明晒出的健身照里,运动短裤边缘若隐若现的人鱼线,竟引发“为什么健身要露裤边”的奇葩讨论。
有人认真科普“这是展示核心肌群”,更多人玩梗:“建议查查是不是高仿号。 ”
四、普通人该不该效仿?
黄晓明工作室提醒“请勿模仿”时,某红书上已涌现大量“黄晓明同款果蔬汁”打卡。
00后女孩小鹿连喝三天后晕倒送医,血检显示严重低血糖。
“我以为明星能瘦,我也能。 ”她在病床上懊悔。
这种盲目效仿早有先例。
贾玲减重100斤引发全网求食谱,却少有人注意她背后有专业营养师和全天候健身团队。
医学期刊《柳叶刀》曾警告:
普通人每月减重超过体重5%,心肌劳损风险将飙升300%。
更隐秘的风险在于心理层面。
黄晓明自曝减肥期间“情绪抑郁”,这与剑桥大学的研究不谋而合:极端节食会使血清素水平下降40%,
相当于抑郁症患者的脑化学状态。
五、我们到底在崇拜什么?
黄晓明腹肌登上热搜榜首时,
某影视公司老板在朋友圈写道:
“现在选角不看演技看体脂率,男演员体脂超过15%直接pass。 ”
这种畸形的行业标准,把演员逼成了健身房的囚徒。
曾饰演杨过的男人,如今需要靠肌肉来证明“不油腻”;而那些真正需要发福的角色,反而找不到愿意毁容的演员。
一条被淹没的评论或许道破真相:“我们夸黄晓明敬业,就像夸矿工能憋气:
明明该改善的是矿井通风系统,却把悲剧当勋章。 ”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