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的朋友们注意了!最近刷到丁旭公考的视频,直接惊到我了 —— 上海居然把公考年龄放宽到 38 岁,而且丁旭老师说,这不是上海独有的,是中组部的要求,今年全国省考、国考都要跟进!这消息一出来,群里都炸了:“35 岁的我终于有机会了!”“多了 3 年备考时间,稳了!” 但先别高兴太早,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年龄放宽到 38 岁,到底是福利还是 “新卷点”?
先跟大家说清楚,为啥是 38岁不是 40 岁?丁旭老师说得很明白,去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地,最多能延迟 3 年,公考年龄跟着延后 3 年,正好从 35 岁到 38 岁,逻辑很顺。但这政策一出来,立马分成两派:一派是 35 岁左右的人,觉得终于有了 “二次机会”;另一派是 20 多岁的考生,担心多了 36-38 岁的竞争对手,上岸更难了。
其实我倒觉得,这事得辩证看,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先说说好的方面:对 35-38 岁的人来说,确实是 “救命稻草”。现在就业市场对 35 + 人群不太友好,很多人面临裁员、失业,想找份稳定工作太难了。公考年龄放宽,相当于给他们多了 3 年时间冲刺,尤其是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对政策理解更深的人,在某些岗位上其实有优势。比如之前有个学员,35 岁在企业做行政,熟悉公文处理,去年因为年龄卡线没报上名,今年听说能考到 38 岁,立马重新捡起书本,这种情况的人真不少。
但坏消息也很明显:竞争会更激烈。36-38 岁的人群里,有不少是被裁员的企业中层、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他们备考动力足,还可能有一定积蓄能全职备考。而且现在考公本就卷,去年有岗位竞争比 800:1,今年再加上这部分考生,“炮灰” 可能会更多。
不过丁旭老师的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35-38 岁的考生,战斗力未必比 20 多岁的强。我身边也有不少 30 + 的考公朋友,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力跟不上。20 多岁的学生能每天学到晚上 11 点,第二天还精神饱满;但 30 + 的人,家里有老人要照顾、有孩子要管,白天要是还得上班,根本没多少时间备考。就算全职备考,记忆力、反应速度也不如年轻时,笔试要背那么多知识点,面试要高强度练习,很多人撑不住。
就拿面试来说,以前我觉得 30 + 的人人生经验丰富,面试肯定占优势,但实际接触下来发现不是这样。面试要练表达、练反应,还得适应高强度的模拟训练,有个 36 岁的学员,练了两天就说 “脑子转不动了”,反而不如 25 岁的年轻人能快速调整状态。所以 20 多岁的考生,真没必要太焦虑,你们的精力、学习能力,本身就是很大的优势。
还有个点大家得注意:年龄放宽不代表所有岗位都能报。像中央部委、省级直属这些高平台岗位,大概率还是会要求 35 岁以下,毕竟这些岗位工作强度大,更需要年轻人。放宽到 38 岁的,可能更多是基层岗位、专业性强的岗位,比如市场监管、乡镇服务等,这些岗位更看重经验,对年龄包容度更高。
最后想跟大家说句实在话:不管年龄放宽到多少,考公的核心还是 “实力 + 选岗”。35-38 岁的考生,别觉得多了 3 年就可以慢慢来,得利用好自己的经验优势,比如报考有基层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避开 “零门槛” 的热门岗;20 多岁的考生,要珍惜自己的精力优势,尽早备考,别等竞争对手多了再着急。
总之,2025 年公考年龄放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的变化,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别纠结年龄,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不管你是 25 岁还是 38 岁,只要实力够,都有上岸的可能!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