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对夫妻被拍成“复制粘贴脸”,连护士都问是不是双胞胎,话题两天破千万
他们起初只是默默在自媒体做科普,粉丝不多,直到有网友盯着他们的合照说“这两张脸也太像了吧”,同样的圆脸、眉眼和鼻梁,笑起来嘴角弧度也对齐,像是把一个人的脸复印了一份
10月5日,大象新闻把他们拍进镜头,#广东一对夫妇长得像复制粘贴# 很快冲上热议
你翻评论区,满屏都在惊叹,旁边还会有人贴自己爸妈的合照,说越过越像确实是真的
他们俩笑得很坦然,说结婚那会儿没觉得像,后来被朋友一直说,一回头看,照片里确实越看越像
第一次见他们是在小区门口,小风吹着树叶,俩人手牵着手走过来,衣服颜色像约好的一样
路边阿姨看见就笑,说“你们又穿同款?”
男的摆摆手,说不是故意的,是她买的外套好看,他跟着买了一件,女的接话,前阵子他买的鞋舒服,她也拿下一双
就这样,出门变成“情侣装”,其实是互相觉得好看,慢慢就同步了
连买奶茶都能被问“你们是双胞胎吗”
他说以前留胡子,她短发,结婚后他把胡子剃了,她留了长发,反而更像了
他们爱逛菜市场,挑菜的时候不争不抢,卖菜的阿姨都快分不出谁是谁
夜里看剧,她哭得一塌糊涂,他起初觉得矫情,后来也跟着抹眼泪,表情的肌肉像训练过一样走同一条路线
张阿姨说得更直白,刚结婚还能一眼看出谁是谁,现在远远走过来,得定睛看半天
有一次去医院体检,护士翻着单子抬头问“你们是双胞胎吗”,两人赶紧解释是夫妻
护士笑了,说第一次见到夫妻这么像,像复制粘贴
我站在他们旁边,听到这句话,心里居然觉得有点暖
原来相伴久了,脸也会互相迁就
走红这事,起因不复杂
就是有人在他们科普视频里发现了“撞脸”的细节,传播开了之后,大家对“夫妻会不会越长越像”又开始讨论
截至10月7日,没有更多新进展,他们依旧上班下班,晚上跑步,买一条鲫鱼回去熬汤,卖鱼的大叔见到他们就招呼,说又来补身子了吧
他们对此很淡定,说把日子过好,比上不热搜更重要
很多人问,为什么会越来越像,答案既朴素又有科学
专家解释,饮食、睡眠、情绪同步,会让面部肌肉形成类似的“记忆”,表情走同样的路,纹路也会长在差不多的位置
想想也简单
你们一起吃饭一起作息,一起笑一起生气,脸就被相同的日常悄悄雕刻
心理学里的“曝光效应”也在作祟
我们更容易被熟悉的面孔吸引,信任相似的人,因而更愿意模仿对方,越走越像
数据也给了背书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团队分析了79074对伴侣
发现异性情侣间有81.8%的特征相似
英国生物库的调查把伴侣间的133个特征拉出来对比
有88.72%呈显著相关,其中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教育水平和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最高
这份研究把相似划分成身体数据、健康状况等六类
结论挺稳定,内在越接近,外在更容易趋同
心理学家Zajonc在1987年做过一个有名的照片实验
让学生给夫妻照片打相似分,结果显示
同一对伴侣在结婚第25年,比第1年的照片更像
这不就是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事吗,时间把两个人的脸慢慢揉在一起
另一个“撞脸”情侣还专门去做了亲缘鉴定
结果亲权概率小于0.0001%
毫无血缘关系,说明“像”不等于“亲”,更多是生活的合拍
我更在意他们日常的那些小片段
清晨两人去楼下买包子,一个喜欢肉馅,一个偏菜馅,现在干脆买半笼肉半笼菜,坐在台阶上分着吃
晚上跑步,她从不爱运动到比他还快两分钟
他说自己被她“反向带飞”了,笑得像个小孩
这些小事聚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默契
像是把两条生活的轨道铺到同一根铁道上
有人担心越像是不是会失去自我
我看他们挑菜时谁都不抢主意
反而更自在,像两个人在同一个节奏里跳舞,步伐一致,却各有风格
他们没有把“像”当压力
只是把它当作相处的副产品,日子一长,脸跟着日子走
我特别喜欢他们夕阳下那条长长的影子
远远看去像一个人的两个影子并肩,很安静
婚姻有时候就是把两个陌生人的生活,磨成一个温柔的形状
像不是魔法,是柴米油盐、互相照应和一场漫长的模仿
是你吃我的半笼包子,我跟你看一部难过的剧,是把“我”的习惯慢慢容纳成“我们”
截至2025年10月7日,暂无更多后续,他们继续过自己的平常日子
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尾
被看见是一阵风,能相处成彼此的样子,才是稳稳的根
你身边有没有相处久了越看越像的夫妻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