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热点)-“第一天出去旅游的人已老实”,技术升级更需包容性破局

 2025-10-02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高速公路上,车龙静止如停车场,车主熄火入睡,醒来仍在原地;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长队,充电一小时,等待三小时;九寨沟、故宫、三星堆门票全线告罄,西湖单日客流突破44万人次——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日,一场全民出行的“大考”拉开序幕。而社交平台上,“第一天出去旅游的人已老实”悄然登顶热搜。这不是调侃,而是一

高速公路上,车龙静止如停车场,车主熄火入睡,醒来仍在原地;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长队,充电一小时,等待三小时;九寨沟、故宫、三星堆门票全线告罄,西湖单日客流突破44万人次——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日,一场全民出行的“大考”拉开序幕。而社交平台上,“第一天出去旅游的人已老实”悄然登顶热搜。

这不是调侃,而是一次集体心态的转折。当拥堵、排队、预约、断网成为旅途标配,人们终于从“赶景点”的狂热中冷静下来。这场看似混乱的出行潮,实则揭示了一个深层转变:旅游正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重构,从“到此一游”迈向“深度体验”。

智慧化手段已在多地落地。杭州西湖依托五大数智中心,实现客流精准监测与交通动态调控,假期高峰在途车辆同比下降15%,拥堵指数下降13.6%。江苏利用AI大模型与5G无人机巡查景区,自动识别拥堵点并快速响应。陕西大唐不夜城通过5G-A网络升级,视频卡顿率下降近60%,VR沉浸体验得以顺畅运行。这些技术不是未来构想,而是正在生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技术并非万能。在张家界,预约系统让游客“掐点入园”,百龙天梯不再排长队;但在偏远的新疆阿禾公路,即便建成31个5G基站,信号覆盖率仍难达100%,极端环境下的基建挑战依然严峻。AI识别在光线复杂或人流交错时仍会误判,系统响应依赖人工协同,数据孤岛问题也未完全破解——景区、交通、住宿平台之间信息割裂,制约了全链条智慧体验。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包容性。老年人刷脸入园仍需人工辅助,境外游客因语言与支付障碍难以顺畅预约。智慧旅游若只服务于“数字原住民”,便背离了公共服务的本义。真正的升级,不是让系统更聪明,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被系统看见。

这场假期大考,考的不只是游客的耐心,更是城市治理与旅游产业的韧性。未来,随着《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AI、数字孪生、5G-A等技术将进一步渗透。但技术必须回归人本逻辑:预约系统应更弹性,预警机制需更前置,数据壁垒要加速打通,特殊群体的服务盲区必须填补。

旅游的终点不是打卡,而是抵达。当人们不再急于“去过”,而是学会“停留”,旅行才真正开始。技术的意义,不在于加速奔跑,而在于让每一步都走得从容。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586117.html

管理员

  • 内容58612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1465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25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