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 真的疯了! 一家连续三年亏了149亿的房地产公司,居然因为持有一家机器人公司0.3%的股份,在8天内拉出7个涨停板,市值飙了108%!
这魔幻剧情就发生在首开股份(600376.SH)身上
从9月3日开始,它的股价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从2.64元冲到了5.51元。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它通过子公司投的一个基金,间接持有了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一丢丢股份注意,真的只有一丢丢,0.3%!
离谱的是,就在股价疯涨的同时,公司自己都看不下去
连夜发公告说:“别追了! 这持股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咱们主业还是房地产,亏着呢! ”但散户根本刹不住车,疯狂往里冲。 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在里头疯狂对倒,机构却悄悄减持了超2亿元。 明摆着是一场“割韭菜”游戏啊……
说真的,要不是宇树科技要IPO,根本没人想起来首开股份还沾这点边。
9月2日,宇树科技在海外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预计今年10月~12月就要提交IPO申请了! 这家公司可不是普通角色,它是全球领先的足式/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上过春晚,估值百亿,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明星企业。
消息一出,市场立马疯了,到处找谁沾了宇树的光
结果就挖到了首开股份通过旗下子公司“首开盈信”投的一个叫“金石成长”的基金,间接持了一点点宇树科技的股份。 注意哦,是“间接”! 路径长得像绕口令:首开股份 → 首开盈信(62.74%)→ 金石成长基金(6.51%)→ 宇树科技(4.77%),最后算下来,首开股份实际持股比例只有0.3%。
就这? 0.3%? 甚至不够塞牙缝的!
但资金可不管这些,只要沾边,就往死里炒。 “机器人概念股”“宇树影子股”标签一贴,首开股份瞬间从地产老腊肉变成科技小鲜肉。 首开股份自己都慌了,连发好几份公告,苦口婆心劝:“大家冷静啊! 咱们就是个小财务投资,对基金没控制力,对宇树更没影响力! ”然并卵。 股价照样涨停。
首开股份的基本面,其实烂得一批
它是一家北京国资房企,主业是房地产开发,但这几年地产行业啥样大家都懂。 公司连续三年巨亏:2022年亏4.61亿,2023年亏63.39亿,2024年亏81.41亿,三年累计亏了近150亿。 今年上半年,营收倒是增长了105%,到了180亿,但净利润仍是-18.39亿元。 公司负债率高企,短期债务高达186亿,货币资金却只有154亿,偿债压力巨大。
就这么一家公司,因为0.3%的股权投资,市值8天翻了倍?
魔幻现实主义都不敢这么写。 这波暴涨,完全是资金炒作的结果,和基本面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是这波行情的主要推手。 比如9月3日至4日,华鑫证券江苏分公司、广发证券杭州富春路营业部等活跃游资席位合计买入8352万元。 而9月5日之后,机构开始大规模卖出。 机构专用席位当天就净卖出1.57亿元。 后面几天,广发证券广州马场路营业部、沪股通专用席位等也都在卖。
典型的“游资点火、散户跟风、机构出货”戏码
更骚的是,知名游资“宁波桑田路”也来了个快进快出,三天内买了4238万,又卖了4306万。 这操作,精准得像排练过。 首开股份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一边提示风险,一边却做了件很现实的事:发永续债融资。 9月10日,公司公告说打算向控股股东首开集团申请不超过30亿元的永续债融资,年化利率是5年期LPR+40BP,也就是大概3.9%。
永续债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无固定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
会计上可以计入权益,能美化资产负债表,但利息支出会侵蚀利润。 首开股份这时候融资,明显是为了缓解短期债务压力。 公司自己也承认,这30亿对于她185亿的短期债务来说,“没有根本性影响”。
就这,还有人幻想它是科技概念股?
其实首开股份自己也尝试过转型,搞了点创新业务,比如长租公寓“首开乐尚”、养老品牌“首开寸草”。 但这些业务贡献的收入和利润,目前来看还微乎其微。它的核心,还是房地产。 而地产的现状,大家心知肚明。 首开股份这波暴涨,本质上是一场基于虚幻概念的资本狂欢。 宇树科技IPO固然是好事,但首开股份那0.3%的持股,带来的收益可能远远无法支撑其股价的翻倍。 当潮水退去,最终留下的,可能还是一地鸡毛。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