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方城市还在30摄氏度高温中穿着短袖吹空调时,远在南极的A23a冰山正以惊人速度消融,在短短三个月内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质量。
2025年9月1日,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科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全球最大冰山A23a在南极冬季的三个月(6-8月)里面积减少了36%,从2730平方公里缩减至1750平方公里,约1000平方公里的冰体崩解脱落。
这座重量约1万亿吨的巨型冰山加速消融,为全球气候变暖再次敲响了警钟。
A23a冰山:南极巨兽
A23a冰山于1986年9月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外缘脱落,但其后近三十年被卡在海床上,在威德尔海停留多年。
由于冰层融化等原因,该冰山在2020年前后开始向北移动,开始了它的漂流之旅。今年3月4日,A23a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再度搁浅。
最新数据显示,A23a正漂移至南乔治亚岛以北70公里处。
全球变暖是导致冰川快速消融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十年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0℃等温线快速升高,使大多数冰川处于负平衡状态,即冰川消融量大于积累量。
空气中的黑碳等污染物沉降到冰面,降低了冰面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使其吸收更多热量,加速融化。
此外,冰山漂移到相对较暖的水域,较高的水温也会促使其快速融化。A23a目前正处于南乔治亚岛以北相对较暖的水域,加速了其崩解过程。
生态系统面临威胁
冰山融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南乔治亚岛是海豹和企鹅等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冰山崩解可能阻碍这些动物的觅食路径,影响种群生存,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
当地渔民担心,巨大的冰山碎块会阻碍他们捕鱼作业,对当地渔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冰山的崩解过程还可能影响在该区域觅食的金图企鹅(又名巴布亚企鹅)种群。
研究人员指出,冰山融化时会向水中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变成“营养炸弹”,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可能引发附近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
冰川消融导致大量的冰水注入海洋,推动海平面上升。这会影响地下水的盐度分布,威胁沿海地区的地下淡水资源,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当风暴来袭时,哪怕海平面只是升高了几毫米,也会导致潮水涌入内陆的距离更远,淹没更多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冰川是气候的调节器,它们的变化会打乱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的运行规律,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日益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情况:冰川消融并非遥远问题
冰川消融并非南极独有的现象。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显示,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冰川总条数约为6.9万条。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中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约7000条小冰川完全消失。2008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6%,表明最近十余年中国冰川已进入快速退缩阶段。
《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发生致灾性海洋灾害17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3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较前五年均值增长165%。
应对措施:每个人都能贡献力量
减少塑料使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水瓶和餐具,降低白色污染,减少生产塑料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
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和使用节能电器的习惯,可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减少因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出行:优先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做好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同时避免污染物沉降到冰面加速冰川融化。
南极冰川的加速消融并非遥远的故事,它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警报。A23a冰山的快速消融只是全球冰川现状的一个缩影。
从南极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2017年从南极拉森冰架剥离的A68冰山,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山,面积达5800平方千米,但到2021年4月仅剩下约20平方千米,如今已经碎成若干小块。
与此同时,最近25年,全球海平面已上升约10-20厘米,且近年上升速度加快,2024年达到卫星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