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是一个较为冷僻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拼音是páng,声调为第二声。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其结构,上半部分为“夅”,下半部分为“辶”,整体属于左右结构。
根据《说文解字》及相关古籍记载,“逄”的本义与姓氏有关,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用字。例如在先秦文献中,就曾出现过“逄蒙”这样的历史人物名字,他是古代著名的射箭高手。
“逄”也用于表示时间上的相遇或逢迎之意,如古语中有“相逄”一词,意为彼此相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被“逢”字所取代,因此“逄”多见于古文或特定姓氏之中。
“逄”字最早见于小篆,随着汉字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楷书形式。从结构上看,它由“夅”和“辶”组成,“夅”表示下行或到来的意思,“辶”则表示与行走、移动相关,合起来有“迎接”或“相遇”之意。
在现代书写中,“逄”应按照标准楷书笔顺书写,注意部首之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以保证字形美观和识别清晰。
在现代汉语中,“逄”主要出现在人名或地名中,如“逄晓”、“逄家村”等。由于其不常用于日常词汇,因此在阅读古籍或研究姓氏文化时更易见到。
例如:“他来自山东逄家庄,祖上世代务农。”这里的“逄家庄”即是以“逄”作为姓氏使用的地名。
“逄”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汉字,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了解其拼音和基本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内容和姓氏文化的传承。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