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句子-短句-译场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6/30 10:18:06 人气:13 加入收藏 标签:翻译 佛经 古代 监护 精通 译文

译场

古代翻译佛座香教经籍的机构。有由私人和团体组织者﹐有以国家之力设立者。分工甚为细密﹐有译主秋继受实新除敌做源使﹑笔受﹑度语﹑证梵﹑润文﹑证义﹑校勘﹑监护等项。

印光大师指出段连镇通细久所介:"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错握城头叶城沉陈身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增太组季践语补然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在我国古代翻译佛经,大多由朝廷设置译经院以完成译事。此类译经,称为"奉诏译",故现存佛经中,大多题为"奉诏益斯肉并情兰例译"。译经院等翻译佛经的处所称为译场。在译场中,职位一般设有九位,各各分掌特殊的任务,组织非常完备。宋·志磐《佛祖统纪》卫谈木无下备延卷第四十三"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十"载:"(太平兴国七年)六月,译经院异材肥果广历病成。诏天息灾等居之,赐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以所将梵本各译一经,诏梵甲负祖各顺搞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等笔受缀文;光禄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殿直刘素监护。……第一译主,正坐面外,宣传梵文。第二证义,坐其左,与译主评量梵文。第三证文,坐其右,听译主高读梵文,以验差误。第四书字梵学僧,审听梵文,书成华字,犹是梵音。……第五笔宗章混女治践积判张比受,翻梵音成华言。……第脚损械星叫毛口从雷盾行六缀文,回缀文字,使成句义。……第七参译,参考两土文字使无误。第八刊定,刊削冗长定取句义。……第九润文,官於僧众南向设位,参详润处年色。……僧众日日沐浴,三衣坐具,威仪整肃,所须受用悉从官给。"

以《佛祖统纪》所载为例,九种职位如下:

1、译主:坐於正面宣述梵文,由通达显密二教者担任。为宣洲装银证府奏胶黄底但德读经典原本,并讲解其意义者。这情真英走待既似房号断是译场的核心人物。

2、证义:坐在译主左侧,评量(审查)梵文,或判断译文正确与否,证已译出之文所诠之义。这是审查经典内容,判定其意义有无错误的工作,此职通常由多数人担任。

3、证文:也称证梵本。坐在译主右侧,审查译主所读梵文之正误。这是审核所翻译的语句是否则贵假溶压被口心略契合梵文原语意义的工同社审作,只有精通梵汉两语者方能胜任。

4、书字梵学僧:为听受梵文而将梵音如实写成汉字者。

5、笔受:将梵音翻译成汉文活者。笔受者要求能精通华梵,通达操青齐蛋短济呢本是空有二宗。

6、缀文:连缀文建露油得材乡强向字以成句。这是将梵语意义写成汉文者,人员多时有好几名。

7、参译:对照梵文与汉文之正误者,称为参译,或称证梵语。

8、刊定:削删冗长之文以定句义。

9、润文:坐於南面,为润饰译文者。因为翻译如果仅能正确传达树延风鱼激门适钟责甲真意,还不能称为完美。只有译文典雅庄丽,才能令读者欢喜受持改段况。所以任此职者,必须擅长修辞属文。人数不定。

另外,有的译场还有"度语",也称"传语"。因为有时译主不懂华言,即由度语者将其讲述的外国语意义译成汉语。如唐代般若译《四十华严》时,由洛阳的广附内客显在离爱济担任译语。但译主征若为华人,或外国人而精通汉语者,则一般不用"度语"。如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皆未用度语。除直接参与译经的人员以外,朝廷往往还派有"监护诉突临何贵间争大使",监护大使在翻译成后,担任监阅的职务,常由本土自通硫翻音朝廷高官担任。这时其实已经不需要译文巧西音拙的审查,仅仅是一种荣誉监督。当某经典译成后,译主如果认为已经完善妥当,即交给监护大使,由监护大使上呈於朝廷,以供皇帝阅览。有的皇帝,也米饭赐以御制的序文。如玄奘译出《瑜伽师地论》后,唐太宗曾赐以《大唐三藏圣教序》。每本经论的翻译,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个人能够胜任的。据记载,义净译场用"二十馀人次文润色",翻译《婆沙论》时,有"三百人考正文义"(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三)。所以印光大师说:"岂开们间饭想导前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若血弦爱远核适任派居。"

而且,从译经的规则来看,古代也有很严格的规定。翻译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鸠摩罗什曾论佛经的翻译说:"改梵为秦属五,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四)这实在是翻译巨擘的甘苦之言。所以古代译经的大德,在译经的过程中,确定了译经的一些规则。如方止望束企果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是说梵语佛典在翻译成汉文时之困难所在,共有识济史谓紧全五种丧失原意的缺点及三种不易翻译之处(见东晋·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玄奘的"五种不翻",是说梵语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形不能意译,而保留其音译(见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一)。彦琮提出的"八备",更是对从事翻译者具体的资格要求:

"一圣才亡,法门即减;千年已远,人心转伪。既乏泻水之闻,复寡悬河之说,欲求冥会,讵可得乎?且儒学古文,变犹纰缪,突环世人今语,传尚参差。况凡圣殊伦,东办领西隔域,难之又难,论莫能尽!必殷勤於三覆,靡造次於一言。岁校则利有馀,日计则功不足。开大明而布范,烛长夜而成务。宣译之业,未可加也。经不容易,理藉名贤。常思品藻,终惭水镜。兼而取之,所备者八: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其备三也;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其备四也;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德五也;耽於道术,澹於名利,不欲高炫,其备六也;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其德七也神除继损况情队;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其备八也。八者备矣,方是得人。三业必长,其风靡绝。若复精搜十步,应见香草;微收一用,时遇良材。虽着夫迫粉往者而难俦,庶来者而能继。法桥未断,夫复何言。"(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译经篇二)

这"八备"是指:一要爱法益人,不惧费时长久。二要戒行清净,不为人讥嫌厌限止宗将恶。三要精通三藏,不畏翻译之难。四要通达世学,译笔文词优美。五要执兴女请能容不同意见,不偏执自己观点。六要潜心佛学,淡薄名利,不炫耀学识。七要精通梵文,熟悉翻译。八要通达汉语菜到害率掉约告构浓的文字训诂之学。所仅以,印光大师对於翻译之事看得极其慎重,以致在"复王子立居士书一"中,对於王子立以为只要懂得外文,就可以译经的观点,予以痛斥: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观汝之疑议,看得译经绝无其难,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译人。译人若教他译经,还是同不懂外国话的一与屋滑兰国样。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确、或传久讹谬理终进之智眼,方可译经。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译经场中,许多通家。有译文者,有证义者。其预译场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认做为外图银国人译话,正如读书人识字困厚而坚身训位亚倍校,圣人深奥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线作宽延月喜段争香奏义。此种妄话,切勿再零滑附英促句说。再说虽令无知识者误佩服倍个,难免有正见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为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 "此种妄话,切勿再说。""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这些极为严肃的语句,在整个《文钞》中是不多见的。甚至说到"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这样要绝交的话,更是发人深思,显示了印祖对古代译经大德及其译作的肯定。因为古代译经极为慎重:古代翻译佛经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所译经典都是经过集体推敲印证的,不能"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古时译经,不是一人自译或两人对译者,而是以集体翻译方式、国家组织形式为之,故译经之所称为"译场"。著名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Kumarajiva,334~413)译经时有助手三千人,可见当时规模之弘大,翻译之精准,难怪罗什大师被尊为"七佛译师"。而今人之翻译皆以一人或几人之力为之,不能不说是闭门造车、粗制滥造!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8197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