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灵捕手》:从“孩子,那不是你的错”出发,浅析孩子叛逆原因
文/伟大的荔枝
影片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威尔的男生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但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慢慢打开心灵,消除人际隔阂,找回自己的过程。
这部影片很成功,在国际上得了很多奖项,无论是演员的演出还是电影表现手法等等,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一写,但最抓助我的确是桑恩对威尔说的这句话:“那不是你的错”。
前期在和威尔的相处中,桑恩以朋友式的聊天让威尔已经对他慢慢放下了戒备和对抗,威尔有时候会跟桑恩分享一些他和女朋友的故事。但当桑恩问威尔未来想做什么的时候,威尔依然没敢踏出心里的禁锢,给出了一个让桑恩气恼的答案,做一个牧羊人。
可能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做一个牧羊人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但对于有着极高数学天赋,可能和爱因斯坦想媲美威尔来说,就是在自暴自弃,白白浪费上天赐予的天赋。
如果一个已经经历过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的极具有天赋的人说自己想做一个牧羊人,桑恩教授肯定会特别欣慰,他还会鼓励他去实现自己梦想生活,但对威尔不会,一个热气腾腾从没有走出过一座城的少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人生,放弃对未来的幻想和期望。
得到这样答案的桑恩意识到这是一次失败的心理干预,然而他并不打算给威尔建议,让他去全球最高机构工作。这样的做法让发现威尔数学天赋、带着威尔来桑恩这边治疗的蓝勃教授和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争执的原因是蓝勃教授认为桑恩应该建议引导威尔进入高级机构工作,他有那样的能力和天赋,而桑恩认为面对自我防卫很强的威尔,更多的应该遵循他的意愿,逼他做任何事,只会让他逃避,让他不信任。
什么是自我防卫心理?
自我防御机制这一概念是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否认,压抑,合理化,置换,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幽默,认同,退行,升华。
威尔的心理防御机制正是其中的反向形成心里防御机制,当蓝勃教授建议他去全球知名机构发挥他才智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牧羊人,与给出意见人的想法背道而驰。
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威尔形成自我防御机制?
在桑恩说出“那不是你的错”这句话之前,他正在查看威尔的法院档案,威尔之所以能到桑恩跟前进行心理疏导,是因为蓝勃教授保释威尔免除坐牢,条件是配合心理治疗,每周两天和他一起解数学题。如果不配合,他将会被再次送去坐牢。蓝勃教授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因为打架在法庭上接受审判。
看着桑恩在看自己的档案,威尔问他:你有没有经历过,个人方面的(此处暗指家人)?
桑恩说他会故意激怒父亲,让酒鬼父亲打他来保护自己的弟弟和妈妈。
当桑恩述说自己故事的时候,威尔的脑海出现养父慢慢走上楼梯准备毒打他的场景。
这个场景清晰的表达出了儿时对于经常受到毒打威尔来说,什么是最可怕的。养父一步步踏上楼梯,靠近他的脚步声,那种死亡来临前的恐惧,即便现在他长大了也想逃离。
在威尔的档案上清晰写到,威尔一生下来就被抛弃,是一个孤儿,寄养过9个家庭,曾被养父打得满身是伤。
正是因为这样的生长环境和经历,他很没有安全感,害怕被遗弃,在别人离开他之前,他会主动把他们推开,这样的自我防卫心理就发生在他的恋爱上。
威尔对桑恩说,接受这次心理咨询之前,他刚跟女朋友主动提出分手,女朋友下个月要去另一个城市读书,她邀请他一起去,但他拒绝了。女友聪明幽默,现在很完美,不需要打破这种完美。
看到威尔自我否定和逃避,桑恩教授心有感触的说了: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错,这句话他重复了10次。
可能因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经历,可能第一次感受到有人支持他,在内心深处此时真正认可了以前发生的所有不好的事情真的真的都不是他的错,威尔这才放下了自己的坚强和防卫,爬在桑恩的肩上嚎啕大哭。
眼泪就是放下戒备,打开心灵,愿意把自己的脆弱展现出来,需要别人认同和肯定的表现。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原因让威尔不愿意打破女友在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呢?
前面提到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一个常见的心里就是投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者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
正是因为威尔自己心中追求完美,所以他把自己对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投射到了女友身上,他害怕打破这种完美,怕自己不够完美可能被遗弃或者责罚。
这也和桑恩能够用“那不是你的错”这句话打开威尔的心灵是一样的道理。
在威尔童年时候,他没有能力生活,只能依附于大人。他知道如果自己做的不够好就会收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扫地出门。所以他渴望自己能够完美,不会惹大人生气,不会收到毒打,不会被赶出一个有一个家门,他从内心深处渴望肯定和赞同。
女友的离开对他来说是一种否定,他主动推开她。
所以才在桑恩一次又一次肯定他的时候,感受到了真诚的温暖,愿意放下了自我保护。
从威尔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叛逆少年的形成多数是因为家庭的生长环境,如果父母总是把不良情绪带回家,发泄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因为外界的刺激,尤其父母的行为而塑造。
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是否定,那么可能会得到一个性格自卑或者自恋的孩子,不敢发言,不敢争取机会,害怕担当,没有责任感。
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是毒打,那么可能会得到一个喜欢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蛮横无理,脾气冲动,在结婚后极有可能会家暴。
所以,如果你想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就请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你的好,你的坏,孩子都会学去,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
愿所有要当启蒙老师的父母都已经备好了“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