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教你如何摆脱多疑症-短句-句子

作者:学堂知识 来源:学堂知识 日期:2023/5/11 10:26:53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别人 自己 可以 一个 猜疑 怀疑

展开全文

消极的胡乱猜疑会影响人的情绪、生活和健康,甚至会使人变得情绪低落和焦躁不安,而且消极的胡乱猜疑产生的压力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减弱。遇事习惯性进行消极思维的人,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他们自编自导的“悲剧”。

多疑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

1、多疑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担忧,对一切事情都担忧,甚至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害怕。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生活在阴谋和危险中,常常担心别人危害到他们的利益和安全,对外界有种下意识的回避或抵触情绪。

2、怀疑起人来毫无根据却又深信不疑抓住表面或偶然事怕不放,搞得自己一天到晚心神不宁。这种人总是活在对别人的揣摩之中,不信任别人,也无法相信自己。

3、每当自己做错了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怀疑别人早就知道,好像盯着自己似的;别人无意间的一句开玩笑,也以为在讽刺自己。

4、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都是罪恶的,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谈心的朋友,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心慌、焦虎。

5、总是在无中生有的基础上自圆其说,结果本来并不存在的东西也会被说的和真的一样,从而越陷越深。

寻找多疑症的根源

1、跟生活环境有关

如果一个人身边的人经常互相猜疑,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没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这个人也会不知不觉变成多疑的人。在刘嘉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在吵架,总是在互相指责,他们从不信任对方。从那时候起,刘嘉就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不可信的。长大以后,工作了,这种心理也一直伴随着她。有时候,同事不经意的一个皱眉会让她认定是对自己的憎恨或不满。

2、和消极的暗示有关

多疑症是对自己缺乏信心造成的.有些人认为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别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对自己投来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的什么坏话,如果有人开了极平常的善意的玩笑,他会信以为真,怀疑别人早对自己有意见了。

即使是别人相互之间的指责,他也会认为是“指桑骂槐”。他小心翼翼地留意着周围的人,一句话,一个动作,都生怕是针对自己的。

3、和曾经受到较大的伤害有关

当一个人因为太信任别人而受到重大的打击时,他的印象会非常深刻,甚至一生都无法忘记。在以后面对其他的人和事时,他会因为曾经的教训而心存疑惑,左右为难,生怕自己再次受到欺骗而受伤。

教你摆脱多疑症

1、改变一下“他们是不是在……我”的思维方式

在你的思想还未滑向猜疑的深渊时赶快将它停住。只需要一分钟你就可以打开一扇希望的窗。

2、自我暗示,厌恶猜疑

当你怀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对你撒谎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默念“我不该猜疑他”、“我讨厌猜疑”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可以缓解多疑的心理。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3、不要把一切都留给自己

就像是独自呆在黑暗中,往往很容易想象一些可怕的事情.对付多疑的原则就是不要独自猜疑。你可以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

4、你只需要事实

多疑通常都是由一件具体的事引发的,但同时你也该明白多疑的基础并不是事实,而是担忧和不自信,就算是事实,无谓的想象总是会夸大事情坏的一面。所以你对什么事有怀疑,那么你应该对这件事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如果你怀疑谈话的内容是你,你可以勇敢地加入进去,开始时你可能会感到有些不自然。但是等你融入其中,你的心情就会好转,因为你会发现是你多心了,即使是在谈论你,他们的谈话也会因为你的勇敢不攻自破。

5、转移注意力

不如做一些体力活动,停止在脑子里反复地钻牛角尖。或是听听音乐,音乐是一个多功能处方,当你烦得不行时,闭目聆听,如果再有一杯茶,可以化解你更多的猜疑。

6、把心情写下来

这是一种调节心态的有效方法,在纸上写下困扰你的问题,记下你心里的感觉,别管文章是否太长、太杂乱。

7、从家人或朋友那儿寻求帮助

别人可以帮你正确的分析、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安全感能给人以心灵上的解剖。

8、增强自信

自信是治疗多疑的必要前提,你可能一直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你必须增强信心,你应当深信你是世界上一个必要的存在。

9、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久不联系的同学

最好是个爱说笑话又懂幽默的人。这样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让你感到有许多朋友可以亲近,那种充实可以抵御多疑。

10、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平心静气冥想片刻,让心里的杂念减少。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6461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