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拼音中,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各不相同。根据发音时舌尖的位置不同,可以将一部分声母分为“平舌音”和“翘舌音”。这两种发音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发音时舌尖是否上翘,接触或接近上颚。
平舌音又称为“舌尖前音”,是指发音时舌尖轻触或靠近上齿龈,气流通过时产生摩擦或爆破。常见的平舌音有三个:z、c、s。这些音在发音时不涉及舌尖上翘,因此被称为“平舌音”。例如,“字(zì)”、“词(cí)”、“是(shì)”中的首字母就是典型的平舌音。
翘舌音又称为“舌尖后音”,是指发音时舌尖向上翘起,靠近硬腭前部,气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摩擦音或爆破音。常见的翘舌音也有四个:zh、ch、sh、r。这四个声母在普通话中非常重要,它们与平舌音相对,构成了许多常用词汇的开头音节,如“中国(Zhōngguó)”、“吃饭(chīfàn)”、“世界(shìjiè)”、“人民(rénmín)”等。
从发音部位来看,平舌音的发音点靠前,舌尖贴住或接近上齿龈;而翘舌音的发音点则靠后,舌尖需要卷起并接近硬腭。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音色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方言区的人可能会混淆这两类音,比如南方部分地区的人可能习惯于将“zh”发成“z”,或将“sh”发成“s”,这就需要通过标准普通话训练来纠正。
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比记忆的方法来掌握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例如:“做(zuò)”是平舌,“捉(zhuō)”是翘舌;“私(sī)”是平舌,“诗(shī)”是翘舌。日常练习中可以多听标准普通话材料,模仿播音员或教师的发音,逐步建立正确的语音意识。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