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心情非常急切,急着要做某件事或达到某种目的。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强烈的愿望或期待,比如在等待重要消息、渴望实现某个目标或者急于开始某个行动时使用。
“迫不及待”的普通话拼音是:bù dé bù yuē。其中,“不”读作第四声(bù),“得”在这里读作第二声(dé),“不”再次读作第四声(bù),“已”则读作第三声(y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得”在很多情况下读作第一声(dé),但在“迫不及待”中,它作为动词的一部分,应读作第二声。
“迫不及待”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后来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不能不约”,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强烈欲望驱使下的心理状态。
“迫不及待”通常用作谓语或状语,常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例如:“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考试最后的总结。”、“孩子们一到游乐园就迫不及待地跑向游乐设施。”这些句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
与“迫不及待”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心急如焚”、“急不可待”等,它们都表达了急切的心情。而其反义词则包括“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等,表示沉稳、不着急的状态。
“迫不及待”是一个非常贴切地表达急切心情的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掌握它的正确发音、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