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拼音为 “dēng lè yóu yuán” 。这首诗意境深远,短短二十字就蕴含着无尽的感慨,在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出身于名门望族京兆杜氏,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杜牧一生胸怀大志,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仕途坎坷,始终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然而,这种复杂的经历也成就了他的诗歌风格,其诗作往往情感深沉,对历史、人生有着独特的思考。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杜牧晚年登乐游原有感而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亢,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常来此登高览胜。杜牧晚年,面对国家局势的动荡、个人命运的飘零,在登上乐游原俯瞰长安时,心生诸多感慨,便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登乐游原》原文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傍晚时分心情有些不舒畅,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那西下的夕阳是如此绚烂多姿,美得让人陶醉,可美中不足的是这景致已经不长久了,黄昏将至,美好的东西即将消逝。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无尽的哀愁。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的行为和原因,“向晚”点明时间,“意不适”揭示心情,“驱车”和“登古原”则展现了诗人的行动。后两句则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与感悟,在赞叹夕阳美景的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的妙处首先在于对景象的精准描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抓住了夕阳西下这一瞬间,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天边的晚霞如锦缎般绚烂,余晖洒在大地上,熠熠生辉。更深层次地,诗人通过对夕阳这一自然景观的感悟,抒发了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近黄昏”不仅是说夕阳即将消失,更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在当时社会面临动荡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杜牧或许也觉得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这即将消逝的夕阳,虽美好却难以长久。这种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悲叹,使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共鸣。
《登乐游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通过了解“登乐游原杜牧的拼音”,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诵读这首诗,感受其韵律之美。而深入解读这首诗,无论是对杜牧个人的创作风格研究,还是对唐代诗歌发展的把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着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也让我们领略到大唐诗人在面对复杂的人生境遇时那份深沉的思考与独特的情感表达。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登乐游原杜牧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