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拼音为zhū。它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途,既可以表示植物的个体单位,如“一株树”,也可以用于引申义,如法律中的“株连”。了解“株”的结构、组词以及其偏旁部首,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个字的用法。
“株”的偏旁部首是“木”字旁,这表明它与树木或植物有关。在汉字结构中,“木”作为形旁常常出现在与植物、木材、生长等相关意义的字中。“株”的结构是由“木”和“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朱”字,整体为左右结构。
从字形上看,“株”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兼形声字。左边的“木”表示它的意义范畴,右边的“朱”不仅提示了读音(古音相近),也有一定的表意作用,象征着红色或中心部分。这种结构使得“株”在意义上与植物相关,在发音上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株”可以组成很多词语,例如“植株”、“幼株”、“株型”等,多用于描述植物的个体形态。此外还有“株距”、“株守”、“株治”等词,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法律等领域。在成语中,“守株待兔”是最为人们熟知的,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指望侥幸获得成功的行为。
“株”除了在日常语言中使用外,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出现,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或表达情感时。例如诗句中常用“桃李一株春带雨”来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在现代科技和农业发展中,“株”也常用于描述植物的栽培密度、品种改良等方面。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