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ù(第四声),意思是筷子。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饮食文化的场景里。虽然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筷子”一词,但在文学、诗词以及正式场合中,“箸”依然被广泛使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箸”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多个词语,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执箸”表示拿着筷子,拼音是zhí zhù;“停箸”则指放下筷子,拼音是tíng zhù,常用于形容因为情绪波动而停止进食,如李白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这些词语不仅在古诗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中也时有出现。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箸”常常作为意象出现,用来表现生活场景或抒发情感。例如,杜甫曾在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虽未直接提到“箸”,但“停杯投箸”的描写则常见于诗人表达忧思或豪放之情。
“箸”不仅是实用餐具,也承载着丰富的礼仪和文化内涵。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用餐时使用箸也有诸多规矩,如不可将箸直插饭中,这象征祭奠;也不可用箸翻搅菜肴。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饮食文明的重视。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箸组词加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