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明珠”这个词语,它的拼音是“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从表面意义来看,“掌上”指的是手掌之上,“明珠”则是珍珠中的珍品,圆润而光彩照人。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便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无比珍贵、被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呵护的东西。
追溯其历史,“掌上明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代傅玄的《短歌行》中:“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在诗中,傅玄用“掌中珠”来比喻曾经深爱自己的人,表达了一种深情与失去后的痛心。自此,“掌上明珠”的用法开始流传开来,逐渐成为人们形容极度珍视之物的常用语。
在文学领域,“掌上明珠”的运用屡见不鲜。在诸多古诗词以及现代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作者们通过这个词,巧妙地表达出人物的珍贵程度或者某样物品的非凡价值。例如,形容某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如同家中的掌上明珠,被家人宠爱有加;又或者描绘一件传家之宝,如同掌上明珠般被世代珍藏。
在日常生活里,“掌上明珠”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父母常常会将自己最疼爱的孩子比喻为家中的掌上明珠,体现出对孩子无尽的关爱与呵护。除了用于形容人,人们还会用“掌上明珠”来指代自己心爱的物品,比如一位收藏家可能会把自己最钟爱的一件艺术品称为掌上明珠,因为这件艺术品在他的收藏世界里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
“掌上明珠”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珍贵的词汇,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珍视、喜爱和呵护。当一个人被称为某人的掌上明珠时,这意味着他在对方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被无条件接纳和疼爱的对象。同时,“掌上明珠”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心理,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保护自己心中的那份珍贵。
“掌上明珠”这个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散发着迷人的文化光芒。它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和语言之中。在当代社会,“掌上明珠”的使用依然广泛,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传递,让人们在交流中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对某人或某物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厚意。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掌上明珠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