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偶尔会出现。这个字的拼音是zhào,声调为第四声。在普通话中,它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用桨划船的动作,也可以作为名词指船桨。
“棹”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于形声字,从木,卓声。它的本义是指用来划船的工具,类似于桨。后来引申为动作用桨划船的动作。例如在古代诗词中,常有“轻棹而行”、“舟子摇棹”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水上行舟的情景。
在古典文学中,“棹”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或水上活动。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棹”字,但其意境与此字密切相关。又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中写道:“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其中“兰舟”即装饰精美的船,也常常与“棹”连用,形成“兰棹”一词,增强诗意。
“棹”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多个常用表达,如“棹歌”意为船夫所唱的歌;“棹影”则形容船桨划动水面时留下的波纹;“棹舟”则是泛指划船的行为。这些词汇在古诗文中频繁出现,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棹”字结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木”字旁,右边为“卓”。书写时应注意笔画顺序,确保结构清晰。由于该字较为冷僻,很多人容易误写为“捉”或“灼”,其实三者发音和意义完全不同,应加以区分。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棹什么字拼音怎么读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