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的拼音是“kāi mén jiàn shān”。在汉语拼音中,“开(kāi)”,是一个阴平声调的字,声母是“k”,韵母是“ai”,表示嘴巴张大,舌头向中间靠拢发音,声调为高平调。“门(mén)”是阳平声调,声母“m”,韵母“en”,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头后缩,声调为上升调。“见(jiàn)”为去声,声母“j”,韵母“ian”,发音时舌面前部向硬腭尽量接近,声调为降升调。“山(shān)”是阴平,声母“sh”(这是一个翘舌音声母,发音时舌尖上翘),韵母“an”,发音时开口度较大,舌位较低,声调为高平调。
“开门见山”这个词有着十分明确的含义。它原意是打开门就能看见山。现在多用来比喻说话或者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例如在写议论文时,如果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就会在开头直接点明自己的论点,如“开门见山,我认为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不至于在冗长的铺垫中迷失方向。在日常交流中也同样如此,当我们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能够提高交流的效率。比如两个人讨论去哪里旅游,一个人开门见山地说:“我想去海边,风景好,还能放松。”而不是兜兜转转说很多无关的话题才提到想去海边。
“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这是最初的出处,严羽在评论李白的诗时指出其开头的句子就像是开门见山一样直接而有力。从那以后,这个词就在汉语的语境中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人们在表达简洁、直爽的说话风格或者写文章风格时经常使用的词汇。
与“开门见山”相近的词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等。“直截了当”侧重于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与开门见山在表达简洁方面有相似之处。例如“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然而,“开门见山”更强调像打开门直接看到山一样,从一开始就切入主题,更强调主题的直接呈现。而“单刀直入”则更多地带有一种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的感觉,在文学作品或者口语中使用,往往有一种干脆利落且带有一定气势的感觉,如“他单刀直入地指出了对方话语中的漏洞”。这些近似词汇虽然都表达了直接的意思,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开门见山”这个词的独特内涵。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开门见山”体现了一种务实、高效的文化价值观。中国人讲究说话做事要实在,不喜欢兜圈子。在商务谈判中,开门见山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双方迅速抓住重点,达成共识。例如,双方在谈判时,一方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公司的条件、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资源等内容,这样可以让谈判顺利地朝着双方都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在人际交往中,开门见山也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品质。当人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而不含糊其辞时,往往能建立起更加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开门见山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